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

2019-09-10 07:22:44郭梦蝶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尝试古诗词书法

郭梦蝶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教授古诗词时,若只是采用背诵、解释这样的阅读方法,一方面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无法更好地传递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我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更好地将诗味传递给学生,运用了一些创新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中提升阅读兴趣,品味诗歌的真味。

一、把握节奏,读出韵味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背诵,但是却轻视朗读,这造成不少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死记硬背,无法深入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针对这个问题,我给学生播放音乐,又或者展示精美的多媒体视频,给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然后鼓励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展开诵读活动,尝试把握住诗歌的节奏,并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独特韵味。

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的《山行》是一首充满意境的诗歌,在指导学生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我便鼓励学生进行深情诵读,尝试感悟诗歌的意境。我给学生播放了展现枫叶的图画作品,并播放了舒缓轻快的音乐,鼓励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展开诵读。学生发现,诗歌有一定的节律,以《山行》这首诗歌为例子,要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的节奏来诵读才更为合适,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关注在哪些地方的停顿要稍微长一些,哪些地方的停顿则要短一些。我还鼓励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联想:“作者要展现的是怎样的场景呢?为何作者会停下脚步来欣赏傍晚的枫林呢?若你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为此驻足吗?”在充分诵读诗歌后,学生理解了诗歌的意思,记忆效果也有所提升。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注意古诗词的语调、韵律和节奏,并思考它们和诗歌内容以及情感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还会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思考,这样能让学生渐渐地进入佳境,读出层次感。

二、放飞想象,呈现画面

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因此,我在教学中便利用了学生的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尝试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将古诗词的内容转化成具体的画面,呈现在自己的面前。这样能避免古诗词教学中常常出现的重视统一认识,轻视个性解读的问题。我鼓励学生在想象后尝试表达出自己看到的内容,增强个性化的理解。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的《村居》是一首十分具有画面感的诗歌,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充分放飞想象,尝试将诗歌中的意象都转化成具体的图像呈现在自己的面前。我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小草、飞莺、杨柳、儿童、风筝,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会呈现出怎样的画面呢?尝试将你想到的画面画下来吧,然后用语言具体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内容是什么。”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他们看到的画面也会有所不同。有学生尝试表达:“我仿佛看到在长长的草中,是不是闪过几个小小的人影,他们的手中都拿着风筝线。人们常常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却能听见欢声笑语从草丛里穿过。”还有学生提出:“我仿佛看到天气晴朗,杨柳依依,儿童在土路上狂奔,手中还拿着风筝。”学生形容的画面虽然不同,但是却都展现了诗歌的意境,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在展开想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借助脑海中的画面对作品产生一些真切的感悟,这些感悟都是学生自己领悟所得,所以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点拨者和引导者,而并非一味地只是将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

三、整合书法,学会鉴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字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不少教师只是要求学生会写字,并没有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写得更美。事实上,书法和诗词语言,也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我在教学中尝试将书法和古诗词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以古诗词作品为对象练习书法,并思考怎样的书法才更符合诗歌的意境。

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时候,我将书画和诗歌结合在了一起。我给学生展示了诗配画,画面上呈现出无边无际的荷花,在右上角的留白处便题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歌。我鼓励学生展开赏析,说说这样的书法和诗歌、画面是否相配。学生提出:“这首诗歌展现的是夏日的荷花景象,夏天本来很热,但是荷花的出现让人感到了一丝清凉。书法作品的字迹很清秀,让人也感受到了一种爽气,所以我觉得还是很相配的。”我还鼓励学生展开自主书写的活动,学生选择毛笔、钢笔等自己喜欢的书法形式,将诗歌的内容默写下来,我鼓励学生在默写的同时写出自己的特点。有学生就故意将字写得很大,并提出:“这样正好和‘无穷碧’呼应,暗示了荷叶无穷无尽的姿态。”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创作理念,我都会给予一定的鼓励。

在指导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首先会给学生介绍书法的基本知识,掌握书法的窍门;其次,我还会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实践活动,将默写古诗词和书法练习结合起来;最后我还会鼓励学生鉴赏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学生要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自己的书法作品,说说自己的创作理念是什么。

四、比较分析,深化思维

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将提升和發展期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我鼓励学生将相同或不同作者、主题的诗歌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严谨,赏析品味也逐步变得更为深入。

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都是展现景物的诗歌,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这些诗歌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说说这几首诗歌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首先提出了共同点,认为:“这几首诗歌都很形象化地展现了山水美景,写得惟妙惟肖,让人仿佛亲眼看到了景物一般。”“那么,它们在表现手法、修辞等方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学生认为:“《饮湖上初晴后雨》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西湖比喻成一位美丽的女子,模拟了它像人一样,梳妆打扮的情境。《望洞庭》运用了比喻,用‘白银盘里一青螺’将原本很大的景物缩小了,让人感觉景物十分精致。《望天门山》则基本白描,没有运用什么特别的手法。”学生在对比中,赏析的品味也有所提升。

在展开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深化思维,不仅能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认识到诗歌的主旨,同时也会对诗人和其创作手法有一定的认识。我积极鼓励学生展开多元对比活动,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阅读面也会变得越来越宽。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突破了传统古诗词教学的局限性,将诵读、想象、书法创作、对比思考等和古诗词学习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能起到革故鼎新的效果,丰富教学手法,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学习的魅力,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210000)

猜你喜欢
尝试古诗词书法
书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书法欣赏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书法
娘子关(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26
尝试
小主人报(2018年11期)2018-06-26 08:52:18
书法欣赏
吐鲁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北极光(2018年12期)2018-03-07 01:01:58
我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