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永年
每当她看到鱼儿在长白山的河流中游弋,就会感到无比畅快。她凭着赤诚之心、坚韧之力,将数百万只精心培育的珍稀鱼种放回自然,她默默地守护着长白山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她就是长白山虹鳟鱼养殖场的当家人、长白山福顺祥冷水鱼繁育基地的创始人——张金平。
张金平的故事要从1995年说起,那时候的她还是长白山贮木场检验站的一名普通检验员。为了响应全民创业的号召,头脑灵活、素来勤快的她依托长白山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创办了虹鳟鱼养殖场。
虹鳟鱼是世界名贵鱼类之一,整个鱼体除骨、鳃、胆、肾外,皆可食用,营养丰富,为鱼中珍品,养殖的难度很大。张金平为了搞好虹鳟鱼养殖,可谓是做足了功课。
谋定而后动。张金平虚心向渔业专家请教,自己钻研书籍,经过近半年的积淀,她了解到虹鳟鱼养殖池塘的水温要求冬季在4℃以上,夏季不超过20℃,只有这样,虹鳟鱼才能全年摄食生长。而养殖的池塘应为流水池塘,这样水质才能清新,透明度大,含氧量充足,水中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只有坚持以上原则,才能养好虹鳟鱼。
心中有数的张金平对待虹鳟鱼养殖场的建设一丝不苟,秉承着踏踏实实做企业的信条,终于将养殖场按照标准建成,看着虹鳟鱼苗在水中游动,她的心中充满幸福。
虹鳟鱼幼苗吃鱼饵的能力差,很难汇集成群,张金平每天都要细心地将饵料洒满水面,在经过2周的细心照料后,幼苗有了索饵能力,就可以省心些。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虹鳟鱼长势喜人,可以说是一周一个变化。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虹鳟鱼养殖的第一年,张金平便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她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质朴的为人以及周到热情的服务,鱼场经营步入了正轨,不仅每年可以取得可观的收益,还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通过几年的苦心经营,虹鳟鱼养殖场的规模逐步扩大,张金平不仅积累了丰富的饲养冷水鱼经验,还成为当地知名的自主创业能手,一有时间就无偿教授其他养殖户虹鳟鱼的养殖经验,有人说她傻,怎么能无偿将宝贵经验教授他人?张金平听了,总是笑着说:“人家信任我,来取经,哪能藏私,再说大家伙富裕了,这一行才能红火呢,彼此也有个促进。”
随着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张金平的虹鳟鱼养殖事业借上了这股东风,变得更加红火。平日里做事细心的张金平发现,长白山地区的野生冷水鱼数量正在急剧减少,一些鱼种甚至濒临灭绝。看着曾经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收入的小生命们面临困境,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大半年的走访和考察,张金平立下誓言: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拯救那些濒临灭绝的虹鳟鱼。
说干就干!张金平办理了退休手续,并且与长白山池北区管委会说明了自己想要挽救珍稀鱼种的想法。在管委会的支持下,她申请到国家专项渔业扶持资金30万元,又筹集到200余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接下来是请专家、调研考证,在专家的推荐下,张金平将长白山第一家冷水鱼孵化养殖基地的地址选在了池北区距光明林场5公里处。就这样,长白山福顺祥冷水鱼繁育基地成立了,在公司名称的牌匾两旁,可以看到醒目的两竖排字:“丰富水产生物资源,保护江河生态环境。”这就是张金平的初心。
张金平经过不懈努力,基地内饲养了虹鳟鱼、金鳟鱼、花斑红点鲑等珍稀鱼种,尤其是培育出国家二级保护鱼种细鳞鱼和省级保护鱼种鸭绿江鮰鱼。孵化养殖基地共放流濒危鱼苗万余尾。张金平采取的人工繁育、增殖放流这一生态补偿措施,发挥了恢复长白山水域鱼类种群数量、修复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说起成立之初的情景,张金平很激动。基地培育不同于渔场创业,培育珍稀鱼种的难度非常大,尤其是在资金层面上,当时每一天的资金消耗都如流水般。为了防止资金断流,她只能用渔场的收入来填补基地的资金消耗,确保基地的正常运行。一些人知道了张金平做的“傻事”,纷纷表示不解,有人说:“喜欢鱼就养一些,为什么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儿。”面对好言相劝,张金平从未想过放弃,咬牙坚持、补上亏空。
资金问题可以靠自己来补,但是技术问题成了大难题。冷水鱼的生活环境问题该怎么解决?如何保证鱼种放流后的存活?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张金平要面对的重大难题。面对困难她没有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凭借嘴勤、腿勤、眼勤以及虚心请教学习,开始了冷水鱼人工繁育的尝试。
张金平首先将细鳞鱼作为人工孵化的突破口,第一批孵化的时候,20多万尾鱼死了80%,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面对死去的密密麻麻的鱼苗,张金平和技术人员特别沮丧,心里难过到了极点,她抹了眼泪。
逃避不是办法,难过不能找到出路,张金平赶紧连夜驱车请来水產养殖专家查找原因。在几十次的模拟实验后,张金平的团队最终了解到细鳞鱼的死亡原因:水的流速和大小没有掌握好,加上基地周边的工程建设把水质搅浑了,泥渣堵住了鱼鳃,导致细鳞鱼无法存活。
于是,张金平又重新尝试,经过三年的研究和实践,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细鳞鱼终于孵化成功了,说起这段细鳞鱼的孵化的过程,张金平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神采。
长白山福顺祥冷水鱼繁育基地逐步扩大,鱼的种类也逐渐增加,这超出了张金平的预料。鱼群数量增长的同时,也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贷款、还债、投资,加上基地员工们的开销,种种压力压在了张金平一个人身上。
当得知基地孵化出鱼苗的消息后,有人愿意用高价购买孵化出来的名贵鱼苗。在利益诱惑面前,张金平守住了初心,断然拒绝了买家。张金平说:“虽然我很需要钱,但长白山的生态环境更需要这些鱼苗,因为它们是长白山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水青山的根基,也是我做基地的初衷。”
无数细密的鱼儿欢腾着游入江河,大家伙欢呼雀跃,脸上都浮现出幸福之情,这是张金平在长白山管委会水利局、畜牧和渔业科工作人员的监督指导下,与基地工作人员一起,将成功孵化的一万余条细鳞鱼放流河中的情景。
据畜牧和渔业科工作人员讲,细鳞鱼是长白山本地土著鱼种,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符合国家放流有关要求。放流的苗种经过吉林省水生动物防疫中心检测合格,不会对河水生态造成负面影响。通过近几年监测,长白山河流野生生物种群数量骤减,特别是细鳞鱼已难觅踪迹。张金平把鱼群放流对恢复长白山野生水生生物种群有着重要意义。
面对未来,张金平笑着讲,基地孵化出的虹鳟鱼和金鳟鱼等已经成为长白山景区、露水河狩猎场等许多旅游景点的一道亮丽风景。每次看到游客们在观赏赞美自己培育出的鱼时,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作为长白山人,能为长白山的青山绿水做点事儿,我非常骄傲,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她语气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