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成长壁垒 实施网络开拓

2019-09-10 07:22梁伟管福泉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9年11期
关键词:研修共同体班主任

梁伟 管福泉

【摘 要】网络共享空间视域下的班主任共同体研修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从“单一的文化基础”转向“多元的文化基础”、从“行政型学习共同体”转向“网络型学习共同体”等优势,也有组织结构的不稳定性、网络研修普遍存在的“交互中的问题”等局限性。因此,需采取坚持准入制度、建立共同体公约,专家引领、以目标凝聚人心,建立对话机制、促进深度交流,跨时空协作学习、联结“线上”和“线下”研修等措施,加强共同体自身的建设,从而实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网络共享空间;共同体;研修;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7-0015-03

【作者简介】1.梁伟,南京市红山初级中学(南京,210028)副校长,一级教师,玄武区斯霞式教师;2.管福泉,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南京,210031)副校长,高级教师,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

信息化时代,学习观念的多维化,学习通道的多样化,学习行为的个性化,都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班主任研修方式也紧跟时代,发生着改变,构建网络共享空间视域下的班主任研修共同体就是一种有效的探索。

一、网络共享空间视域下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的优势

1.从“单一的文化基础”转向“多元的文化基础”。

从目前学校管理层级来看,班主任处于被管理的一级,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底层。为了控制过程,实现预期目标,“精致化管理”越来越盛行。在过度的“精致化管理”或权威的限制下,班主任之间难以实现深度对话,只能進行简单的知识交流或经验传输。这就导致在同一所学校,班主任的共性大于个性,班主任群体逐渐形成单一的文化基础。

创造力产生于思想的解放。解开班主任的束缚,就必须打破学校内部的壁垒,网络技术为实现这一可能提供了支持。利用网络连接起来的班主任,来自“五湖四海”,地域跨度大,形成有利于研修的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共同体。

“贺华义工作室”和“全国班级联动”这两个网络研修组织就属于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班主任成长共同体:一群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班主任,以不同文化背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里共享知识与经验,协作学习,达到共同研修的目的。正是由于文化的多元,在网络研修中班主任的文化背景差异大于校内班主任之间的差异,对话与协作过程中的思想碰撞更加激烈、智慧交融更加深入。

2.从“行政型学习共同体”转向“网络型学习共同体”。

学校班主任群体和学科教研组同质,属于行政型学习共同体。行政型学习共同体多面向全体成员,以学校行政统一指令为学习规范,具有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班主任创造力的产生。另外,在学校内部,由于职称评定、常规工作量化考核等因素,人与人之间竞争大于合作,人际关系的壁垒让班主任之间缺少真正的知识互动和情感投入,研修的内容也因此受限。

网络型学习共同体是在个体自愿的原则下,以共同价值愿景为基础,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对话、协作,实现知识、经验、思想共享的组织。基于互联网的班主任研修,可以依托网络平台,围绕教育管理中的典型案例,集中研讨和交流,进行主动研究和学习;也可以打破地域限制,交流一些“敏感”话题,比如“贺华义工作室”第13次活动就以“构建融洽的同事关系,你有什么好的策略”这一主题进行研讨,达成了很好的共识。

二、网络共享空间视域下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的局限性

1.组织结构的不稳定性。

传统的班主任研修主要依赖于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组织,形式有集中学习式的论坛、分享式的沙龙等。从运作方式看,对个体要求严苛,其研修任务明确,规划性较强,组织结构比较稳定。而网络型的班主任研修共同体则是以共同价值愿景为基础连接起来的相对“松散”的组织,约束性较弱,人员变动较大,活动参与度起伏较大,组织结构不够稳定,难以持续进行高质量的研修活动。

2.网络研修普遍存在着“交互中的问题”。

班主任在网络共享空间里研修,主要是对话、评价、反思、总结等方面的文字交流。笔者在参加“贺华义工作室”研修的初期,发现存在着发言秩序混乱的问题,如对话中的响应关系无序。除此之外,还有与内容无关的情感类交流较多、QQ群里回复的文字过短或过长、个体之间发展不平衡、参与活动人数不稳定、“潜水”人数较多等问题。

三、网络共享空间视域下班主任研修共同体建设的策略

1.坚持“准入”制度,订立“共同体公约”。

无门槛的开放性给网络共享空间视域下班主任研修共同体建设带来巨大挑战。就笔者所加入的众多研修QQ群、微信群来看,人员的来去自由给群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由于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往往会因为一个话题出现激烈争吵甚至谩骂等现象,有些老师还会拉帮结派,染上“江湖习气”。

要避免共同体组织结构的不稳定性,首先从源头抓起,坚持“准入”制度。目前“贺华义工作室”成员34人,所有成员的招募均为先考核后邀请。从实际效果看,两年多来的24次研修活动,气氛正向、融洽。其次经组内成员协商形成“共同体公约”。“共同体公约”是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更是共同体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2.专家引领,以目标凝聚人心。

个体自愿加入网络研修共同体,大家追求的是专业上的发展和心理上的慰藉,是孤军奋战的个体之间的“抱团取暖”行为。班主任个体只有在共同体中不断汲取养分,才会拥有专业上的认同感和心灵上的归属感,这就需要共同体中有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引领。比如“贺华义工作室”的顾问成员,既有大学里的心理学、教育学教授,也有知名教育专家,还有教育媒体的编辑等。

主题研修中,专家引领还体现在核心成员擅于发挥共同体成员的特长,以目标凝聚人心,激发他们接受各种挑战。比如贺华义老师依据成员专长,将每一次研修任务分解,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成员的潜力。每次研修结束都会将成果汇编成册,用于总结和反思,使整个共同体处于向上的状态。除此之外,贺老师还以此带领成员申报了省级专项课题,共同体真正走上了目标明确的研修之路。

3.建立对话机制,促进深度交流。

网络共享空间视域下,班主任研修一般采取的是多人在线对话方式,如前述,存在着“交互中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应机制去解决,如表1。

4.跨时空协作学习,联结“线上”和“线下”研修共同体。

网络共享空间视域下,基于区域间文化、世代间差异等,班主任共同体进行跨时空的协作研修,有利于促进研修者个体之间的视角转换,形成多元的价值观,进而促进学校民主文化氛围的形成。

“贺华义工作室”,既有网络研修,也有线下活动。工作室整合网络优质资源,依托南师附中树人学校班主任团队,吸纳了全国多个地方的优秀班主任加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线下研修活动。如第22次活动,邀请广东省3个省级名师工作室成员到校进行线下研讨,线上成员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参与。网络共享视域下的班主任研修共同体,可以打破研修的时空限制,实现线上、线下的研修联结,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内(如学校)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的建设。

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化的泛在学习(BYOD)日益普及,网络共享空间也正逐步改变着班主任研修的方式,它以灵活的时空优势将孤立的班主任个体联结起来,形成有别于传统的、真正以共同愿景为基础的研修共同体。这种多元文化基础的网络型学习共同体的优势非常明显,其局限性也可通过相应的机制和策略进行改进,从而实现班主任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成长。■

猜你喜欢
研修共同体班主任
爱的共同体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我的班主任①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