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培养和提高小学心理教师团体辅导的专业能力,上海市宝山区心理中心开展4C专业成长项目之“会辅导”专项培训。从团体辅导的理论学习入手,到团体辅导技术的策略演绎,帮助心理健康教师掌握技术与方法,提升辅导力。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心阅成长工作坊;辅导力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96-0013-03
【作者简介】陈琛琪,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上海,200444)教师,一级教师。
团体辅导是一种促进人格发展、预防心理困扰的有效的教育活动,课题组推进“心阅成长坊”和“心阅工作坊”两个项目,促使区域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多渠道的实践,获得多维度专业辅导力的提升与发展。
一、滋养辅导力——“心阅成长坊”项目
“心阅成长坊”是对心理健康教师进行表达性艺术辅导培训的团体辅导项目。“一叶一世界”“一扣一天地”“音乐启心”“表达启歆”“花影启馨”等培训专题,旨在让心理健康教师静下心来,在专业的理论滋养和团体辅导的活动体验中自我成长,获得积极的正向体验。
1.关注能力的培养。
在“会辅导”方面,一些心理健康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理论学习以及实践中的专业成长。为此,“心阅成长坊”项目以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表达性艺术辅导为突破口,通过一年时间帮助心理健康教师接触、体验并习得这种辅导手段和方法。他们可以通过表达性艺术辅导的方法,触类旁通地掌握在辅导中打开话题、建立良好关系、保持互动联结的能力。
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种多层面的生活体验,除了专门的培训,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培养心理健康教师的“会辅导”能力。为此,“每日心语”项目应运而生,即心理健康教师每天轮流完成一份心理作业:拍一张“美照”,配一段美文。“每日心语”可以帮助心理健康教师获得积极的身心体验,在每天完成心理作业的过程中,他们明白坚持的意义,发现自身的优势,挖掘内心成长的力量。
2.关注策略的习得。
心理健康教师的辅导力,指在团体辅导活动过程中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计划和组织的能力等;在团体辅导活动的情境下,具备创造融洽氛围的能力,适时提供恰当的解释与引导的能力,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
在“心阅成长坊”培训的过程,心理健康教师获得以下团体辅导活动中的基本策略:
首先,成为一名“观察者”。在“音乐启心”培训中,心理健康教师随着音律节奏、音乐旋律的变化,体验情绪与肢体的改变,观察自己内心的不同感受;在“表达启歆”培训中,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自由联想、故事演绎、沙画制作等创作。心理健康教师把培训中获得的方法迁移到团体辅导活动中,成为一名“观察者”,客观中立地“看见”团体辅导活动参与者的想法与感受,从而更好地接纳、引导他们。
其次,成为一名“倾听者”。很多时候,对于团体辅导活动参与者说的内容,只需要用心倾听,不需要解释,不需要评价。第一,倾听,了解原因。在“一扣一天地”专题培训中,几位教师都选择了一块蓝色席纹粗布,只有倾听他们选择的原因,才能了解相同的选材背后,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因为粗布的颜色,有的是因为粗布的质感,有的是因为粗布的纹理。第二,倾听,了解想法。在“一叶一世界”的作品展示中,看似随意画上的一条曲线,在作者的故事中代表着他的未来;“一扣一天地”中最不起眼的蓝粗布纹理,在作者的诉说中听到了他对愉快童年的回忆。第三,倾听,了解过程。在“一叶一天地”的作品展示中,作者原来想用两片叶子代表自己和朋友,但在粘贴过程中叶子意外折断,他索性将折断的叶子捏碎,把处理后的叶片随意粘在画纸上做成背景,成为他叙述的故事中值得回忆的过往岁月。
心理健康教师将习得的“倾听”策略运用到自己的团体辅导活动中,引导团体辅导活动参与者在自由表述中自我启发,提高他们表达的积极性。
最后,适当自我暴露。在团体辅导活动中,自我暴露必须是适当的。如在“表达启歆”的培训中,用手指偶的形式,运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从前,有一只手偶,他叫(健健),他来到了森林里,遇到了……”在讲述故事、分享故事的时候,既能促进团体辅导活动参与者的自我觉察,又可以避免自我暴露带来的尴尬。
二、践行辅导力——“心阅工作坊”项目
“心阅工作坊”实践项目包括“心阅妈妈”成长坊、“家有小儿初长成”小学生适应性辅导项目、“5+1”教师心理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等。在这些具体的实践项目中,心理元素被生活化为一项项活动,运用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成长中,帮助他们在自我认知、情绪调节、沟通方式等方面习得新的方法,从而在生活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1.策略演绎。
在实践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师运用已经掌握的倾听、共情、正向反馈等“会辅导”的技术,为普通教师、学生、家长积极示范,让他们学习、模仿并應用到工作、生活、沟通中,让更多的人受益。
教师A:通过这次培训,我能在课堂上运用积极倾听和复述的技术,听到学生更多的想法,弄清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以确定我下一步的教学。
家长B:我发现对孩子的干涉太多。这次活动,我学到了我认为最重要的倾听和支持,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以后即使独自面对困难也有克服的信心。
学生C:这个活动非常好玩,我也很开心。我发现,只要能和妈妈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她真的会听。我也相信,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会一直支持我,我自己也有能力克服困难。
2.技术应用。
学会“支持”。在团体辅导活动中需要心理健康教师运用“支持”的辅导技术,正面、恰当地肯定参与者的优势、现状、闪光点等,让他们感受到安全、被接纳的氛围,激发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心理健康教师:刚才A表述了她的经历,她的表达感染了我,相信大家也被她的表述感动。感谢A的真诚与坦诚,感谢其他老师的耐心倾听,感谢大家热情、温暖的掌声。我相信,此时此刻,大家都感受到了信任和被信任的美好。
学会“询问”。团体辅导活动中的“询问”与心理咨询中的“问”不同,在团体的情境中,应避免询问敏感、私密之类的话题。询问的目的是让参与者对目前的工作生活状态、自己的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原因有更加深入的思考,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团体辅导活动中大部分的“询问”是开放式的,可以运用7个W:谁(who),什么时间(when),和谁(whom),地点(where),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
参与者B:最近没有什么开心的,很累很烦。
心理健康教师:那你能不能说说这样的心情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发生了什么事情?
参与者B:大概一个月了,一直在准备公开课。不停地改教案、改课件。
心理健康教师:听起来你一直在完善教案和课件,为什么这样做呢?
参与者B:想到更好的就改,不想落在别人的后面。嗯,看来,我还是想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心理健康教师:嗯,虽然很苦很累,你却在坚持,你看到自己的努力,我们也看到了。
学会“对质”。这种技术需要在与参与者之間成功建立安全信任关系的基础上运用。需要运用“对质”技术的情况如下:参与者所说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参与者表达的和心理健康教师感受到的不一致;参与者表达的内容和感受不一致。应用“对质”技术最难的是让参与者感受到真诚和被接纳,而不是指责与批评。
参与者C:现在的老师真是辛苦,除了要保证教学质量,还要应付许多的检查任务,我觉得自己越来越找不到当老师的意义了。
心理健康教师:你觉得现在的老师在提高学生分数的同时,又要应付很多事务性的工作。但是我看到你还是很认真地在为学生补习,一丝不苟地写材料,你能不能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
参与者D:校长只会用学生的分数来评价老师,这样不公平,我反正不在乎。
心理健康教师:你不在乎校长用学生的分数来评价老师,但我怎么感觉到你很生气,你能说一下为什么生气吗?
【参考文献】
[1]蔡素文.合力探寻内在力量,携手铸就幸福职业生涯[EB/OL].(2018-06-29)[2019-10-31].http://www.sohu.com/a/238427355_507599.
[2]樊富珉,何瑾.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2-24,36-37.
[3]欧文·亚隆,默林·莱兹克兹.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M].李敏,李鸣,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26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