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
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我最希望的是,在我的班级里,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明媚的阳光下追求真知、追寻梦想、友爱互助、懂得感恩。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我走过一段曲折的路,也收获了感动和幸福。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我试图先做他们的朋友知己,然后再用欣赏的目光赞许他们的每一次成功。我慢慢发现,和孩子们打交道,除了要有爱心、真诚,还要有爱的智慧。
一、用爱浇灌孩子的内心
当孩子走出家门,带着求知的渴望来到学校,都希望遇到一个如阳光般温暖的教师,因此教师们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尊重。在接任一个新班级的时候,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几天的时间内迅速记住并准确无误地叫出他们的名字。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是很快就拉近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我能感受他们的惊奇和欢喜。他们肯定觉得,我是与众不同的,教师很喜欢我。看着他们开心的表情,我也由衷感到高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教师是孩子的第三位家长。班主任不能像家长那样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但是班主任可以用一颗爱子之心教育孩子,给予他们宽容和理解。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最常接触到的就是留守儿童。班主任带的班中,留守儿童将近占全班学生的一半。有的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有的孩子父母离异。孩子还这么小,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我总觉得他们很孤单。面对这些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我就会从心底产生怜爱之心,在平时更加关心他们。
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在当班主任的路上也经历过探索、挫折和反思,但庆幸的是,我克服了难关,实现了自我成长。我刚开始接任班主任时,认为“新官上任三把火”,要在学生面前立威,让他们怕我,他们就不会捣乱。没想到,我上课的时候,班级鸦雀无声,一堂课变成了我的一言堂。我课下找到一个男生,问他为什么上课不发言,他说害怕,不敢发言。听到学生的这番话,我醍醐灌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爱,我又怎么可能打开孩子们心灵的大门呢?我进行了自我反思,放下了威严,用真诚和友善接近、理解、感化学生,最终,孩子们对我无话不谈,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講:“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班主任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只有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才能与学生友好相处;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
二、用智慧引领孩子成长
班主任只用一腔热情爱孩子是不够的,还要注重爱的智慧。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说过:“班主任爱学生,但更注重爱的智慧。拥有教育的智慧,班主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爱是教育的前提和贯穿始终的催化剂,但绝不是教育的全部。爱心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及其问题采取的欣赏和包容的态度,而智慧是教师能及时地抓住教育契机,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育的艺术在于将问题转化为机会,学生出现问题时,恰恰是教育、帮助学生的良机,也是教师不断修正自我、不断进步的契机。而如何抓住这些契机,实现教育目的,光有爱心显然远远不够,更需要教师敏锐观察、灵活分析、机智处理、耐心巩固。
读书学习是教师思想之源、智慧之源。认真地从古今中外经典书籍中吸取精华、吸纳能量,同时不断吸收现代教育理念,实践反思,创新思想,是让一个教师的教育生命永远年轻、洋溢青春活力和思想灵活的必然途径。在那段时间里,为了寻找管理班级的方法,我看了很多班级管理的书和视频。我看的最多的就是魏书生老师的书,同时也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没有智慧的教育是愚昧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的第一步就从整顿班风、学风入手,制定班纪班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由每个学生说班规,全班学生讨论、修改,我再进行补充并确定实施。优秀的班干部是教师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选拔班干部。班干部是班级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选班干部的时,我给出备选名单,让学生投票决定。只要班长能做的事,我都会让他们去做,多锻炼他们,同时我还会给每个孩子找点事做。通过这种方式,班级被他们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
好的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良好习惯,我尝试对他们进行课前1分钟训练,每次训练的内容都不一样。例如,为了训练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专注力,我在黑板上写上“我最棒”,要求他们在心里默念这些字,看看谁能在保持良好坐姿不动的情况下坚持1分钟。学生们都很喜欢这样的课前1分钟,课堂既与众不同,又充满了活力,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习惯。然后,我还会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比如,出好每一期黑板报;让学生找朋友结对子,学会友爱互助;让学生利用好班级的图书角等等。每个学期开学,我让每个孩子从家里至少带一本课外书,一个孩子带一本,一个学期可以有几十本书读,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摸索,班级终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认为,班级管理既要有管,更要有理,“管”是要求、规范、约束、评判、督促;“理”是思考、研究、引导,进而升华为感染、熏陶、激励、唤醒、鼓舞。“管”体现着班主任的执行力,决定着工作的广度和宽度;而“理”的核心就是班主任的智慧和能力,体现着班主任的领导力,决定着工作的深度和高度。
如果有人问我班级管理的经验,我将毫不犹豫地说爱和智慧。班主任是幸福的,同时也是辛苦的,要当好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除了具备一颗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爱心,还有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实践、反思而形成的教育智慧,爱心和智慧兼备的班主任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班主任。回首教学的这几年,我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但也收获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未来长路漫漫,有学生相伴,爱与智慧相随,我会更加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责编 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