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与唠叨,你分得清吗?

2019-09-10 07:22陈华娟
家长 2019年1期
关键词:情绪稳定林林画画

陈华娟

唠叨往往含有责怪、批评的味道,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而指导是亲切的、言简意赅的提示,它能帮助孩子处理问题,使孩子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经典案例

儿子绘画班的好朋友林林,一直是班里表现突出的孩子,他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好景不长,林林最近越来越不合作了,画画时总是磨磨蹭蹭,绘画水平也急转直下。妈妈急了,问林林,林林不吭声。最后,她通过我儿子了解到了原因。

原来,林林每次开始画画,他妈妈就开始唠叨:“看看你,总把颜料涂到线外面去。”“你怎么又忘了老师教的画法?要教多少次你才会?”“画完画后要把工具收拾好,别总是搞得乱七八糟。”

林林对我儿子说:“我快被妈妈的唠叨烦死了,不想画画了。”

林林妈妈不解:“我想在绘画方面专门培养他,让他画得更好。我说他是督促他、指导他,怎么就变成了唠叨呢?”

心理分析

指导不同于唠叨。唠叨往往含有责怪、批评的味道,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而指导是亲切的、言简意赅的提示,它能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帮助孩子处理问题,使孩子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从心理学上分析,孩子们的心理和行为都不成熟,父母应该对他们予以正确的指导和培养,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是: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为了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总是在孩子耳边不停地叮嘱、提醒,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唠叨。

唠叨不但起不到指导效果,还会给孩子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重复性唠叨会让孩子感觉心烦,但孩子又很依赖父母,这样久而久之,父母不唠叨,孩子的事情就做不好;批评性唠叨容易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越来越缺乏自信心,甚至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就如案例中的林林一样;随意性唠叨容易让孩子分散注意力,把父母的教诲当成耳旁风。

专家指导

父母应怎样做才能避免对孩子唠叨呢?

1.降低对孩子的期望

如果家长的期望过高,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圍,孩子自然难以把事情做好,于是,不断地纠正、提醒、责备等唠叨行为也就随之而来了。所以,家长应抛弃功利心,降低对孩子的期望,让孩子轻轻松松做自己喜欢的、能做的事情。这样,孩子对自己自愿要做的事情,积极性和兴趣都会提高,根本就不需要父母催促和提醒。

2.不要事事叮嘱,要有明确的目标

可以说,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说教虽然多,但许多话都没讲到点子上。事无巨细,孩子做任何事都反复强调叮嘱,使得孩子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注意什么。所以,父母要尽量用简洁、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就某事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让孩子真正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

3.给孩子选择的自主权

孩子答应了在晚饭前会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好,那么,父母应该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孩子在晚饭前的时间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由孩子决定,父母只要等着按时去检查即可,而不要反复催促。这种情况下,父母再给孩子下达硬性指令,然后不停地唠叨、督促孩子,往往并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

4.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如果孩子完全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并有能力处理好所做的事情,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并承担后果。如,不按时起床就会迟到,他做不到,自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惩罚。家长不必每天提醒他,让他尝尝迟到的后果,孩子就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责编 刘国栋)

猜你喜欢
情绪稳定林林画画
哲理漫画
龟兔赛跑后传
和不一样的你玩在一起
基于飞行员情绪稳定性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哎呦,肚子疼
师生情绪与高中英语教学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我爱画画
老树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