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于泽
基因检测领域自由放任不仅会带偏科学与产业发展,还会从个体与国家两个层面构成损害。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基因测序将成下一个千亿美元产业,同时发布的市场报告显示,消费级基因检测正在成为现实。很多人的担忧来了,当越来越多人的基因被数字化,信息被存放在网络上,谁来保障人们的生命与健康隐私不被泄露和滥用?
近年来基因测序已变成相关平台的流水作业,产业界则视基因测序为新的商业“风口”。国内已有企业提供399元的基因测序套餐服务。基因测序意味着个体基因密码数据化,并且被基因检测公司上网了。传统观念上,隐私与身体、私生活有关,而基因检测是将人的生命密码揭开,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健康利益,理所当然地属于隐私范畴。目前人们最担心的,一是基因测序结果被基因检测公司或其他组织非法利用,二是基因的隐私被泄露出去。被泄露的后果也无非是被非法利用。基因既是生命的密码,一旦泄露出去,就有可能被有心人恶意利用,且不说什么基因武器这种极端情况。据专家介绍,根据基因样本可以反推客户长相。这是不是意味着人脸识别上的风险?
人类的科学进展一日千里,要政府后脚跟着前脚地进行监管的确很难、但科學的持续突破又使相关隐私暴露的风险越来越大,而且危害性极大。
首先是基因隐私本身成了基因检测公司开发利用的对象,这是一个悖论。基因检测在商业契约上看似简单,客户付钱,基因检测公司帮忙测序。目前基因检测公司的承诺一是替客户保密,二是可以应客户要求销毁相关材料和数据。但据业内企业负责人透露,这类承诺是“虚假的”。基因公司都会将检测结果纳入数据库,以图大数据开发等商业利用。其次,基因数据关乎国家安全,绝不仅仅只是个人私事。国家是有机密的,一个国家的基因大数据更是机密。企业把基因检测得到的数据放在网上,容易被窃密;有些企业为了商业利益或者保密意识淡漠,将大样本的基因材料和检测数据泄密境外。这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安全的大问题。
基因隐私泄露直抵人的存在。基因检测领域自由放任不仅会带偏科学与产业发展,还会从个体与国家两个层面构成损害。在这个问题上,恐怕还是要先立一个基本规则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