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穷人家的“富二代”特别多

2019-09-10 07:22艾小羊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富二代家境创富

艾小羊

朋友说到团队建设,他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完全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与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画等号,顾名思义,是因为家里有钱、宠溺,造成孩子不懂事。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这个现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

我有一个员工,小时候跟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家里穷,但正因为穷,只要有10元钱,就把10元钱全花在他身上。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信念。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这种心态让同事对他意见很大。他离职前,我找他谈话,他忽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昨天在路上看到有个人,特别像我爷爷。”我知道长大成人对他来说是一种凌厉的痛,因为宠爱他的人再也帮不了他。

补偿心理,是长辈的自我安慰。

如今,各种创富神话冲击社会的各个阶层,越来越多没有创富的人,把责任推给不给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我去一个赛艇俱乐部玩过几次,有个14岁的男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搭公交转地铁再步行来训练。训练完毕,帮教练收拾好器材,去另外一个地方打篮球。要去美国留学,他担心体力跟不上,跟同学玩不到一块儿,所以拼命练习。他父亲是上市公司高管,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舍得孩子吃苦。他惊讶地说:“怎么叫吃苦?这不就是生活日常吗?”

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个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他们的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从来不洗内衣、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没关系。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后,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小王子”。然而,自尊是虚无的,生活是现实的,虚荣不能帮任何人撑过一生。

贫穷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搏命时,他们卻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的时候,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学习成绩,不求其他。

结果,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

猜你喜欢
富二代家境创富
《山中少年今何在》
鲁迅的出身和周家的文化
京都“富二代”联手拯救传统工艺
释道安日背卷书
2009中国资本市场最佳创富创新奖
2009中国资本市场最佳创富IR奖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