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海红
从20世纪90年代小班化教学开始在国内进行试点到今天,已经发展了20余年的历史。纵观小班化教学的发展历程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小班化教学仅仅局限于人数上的小和活动设计的巧,并没有以课堂作为延伸,推动整个小班化教学模式的良性发展,这也是造成小班化教学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将视角对准小班化教学下的课堂文化设计,通过文化的精心设计与构建,实现小班化的教学的成熟化发展。
小班化教学是基于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而形成的教学发展新模式。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学校开始进入实践阶段,经过20余年,小班化教学已经成为诸多学校发展的固定班型模式之一,但如何能够进一步发展进步,使得小班化教学在培养学生中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呢?
一、小班化教学发展模式的特点和阶段
(一)以人数为中心的精细化教学雏形阶段
小班化教学给人的第一直观印象是人数少,这也是最大的发展特点,但人数仅仅是小班化教学的非重要特点之一,我们在研究中更加关注人数背后的实质和特点。在传统意义的教学过程中,人数少最为直接的好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形成一对一的互动关系,这样可以使得教师能够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径,从而形成精细化教学的发展雏形。
(二)以优质课程设计为中心的精细化教学发展阶段
和大班教学的墨守成规,按照课程定点定标设计不同,小班化教学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利用相对较少的人数进行多样化的课程设计,在满足原有的基础课程的同时尽可能设计出一系列多样化、丰富化的优质活动课程,将基础课程理论内容和活动课程实践内容相结合,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求进步,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整个课程环节中实现精细化教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三)以课堂文化营造为中心的精细化教学成熟阶段
小班化教学能否发挥出最大价值,能否培养出个性迥异且发展特色十足的学生,就需要在最后一步的建设中下功夫去营造,即以课堂内外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不是一个崭新的名词,在生活的诸多领域都会有所设计,但对于今天所研究的小班化教学而言,文化建设始终在进行,但给人的直观印象和感觉是精细化教学的文化建设需要更加具体的方向指引,而不是空喊空号或者在教室中简单地进行装饰。
通过以上对小班化教学发展特点和阶段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小班化教学在教学文化中的设计十分必要,其对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都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小班化教学中教学文化的设计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文化的设计实质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教师对整个教学环境和教学文化的综合把控,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流畅且轻松,在游戏过程中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将学生素质进行有效提升。这就在无形中考验着教师设计的水平和能力,能力的高低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文化的构建深浅。所以在小班化教学中对教学文化的精心设计与运用,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都是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反之,教学文化的构建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教师的发展进行设计和改变,使两者在同一环境中实现同一化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一定是被动处理和接受,并没有形成主动的探索和进步,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学生受制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特别是对于农村教师团队而言,教师素质的欠缺将导致在课堂中原本丰富多彩的设计缺乏生机,沦为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失去主动寻找真理和求知的过程。第二,学生受制于对教学环境和教学文化宣贯认知的不足,长时间接受传统教学,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关注书本内容,几乎没有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内容,这就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过程始终处于初级阶段,学生培养中综合素质的不足将直接要求我们必须提升教学文化设计,不断提升环境需要,以求更好地为教学、学生服务。
小班化教学中,教学文化的设计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具有积极且具象的作用,但真正落到实践领域,还需要我们对教学环境和教学文化进行更加精细的设计与运营,使之符合当前的教学文化需要,下面就小班化教学中的教学文化合理化路径进行简单的说明。
三、小班化教学中教学文化的合理化路径设计
(一)教学文化中的空间设计
在教学文化中,空间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良好的空间设计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诸如对学生桌椅的摆放设计,在小班化教学中会采用团队型摆放设计或小组型摆放设计,这样的摆放和座位排序摆脱了传统教学设计中枯燥乏味的前后设计原则,这样使教师可以更加自如地面对学生,也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地面对教师,其目的是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观点的碰撞和分享。吉林省长春市兴隆山镇分水村中心小学就以团队摆放设计为原则进行座位排序,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同,通过这一设计,学生在综合素质上也有明显的提升和强化。
(二)教学文化中的硬件设计
文化的宣传依托设计的完备,设计的完备会促进文化的宣贯在小班化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室进行深度改造,将原有的区域内容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在原有的教室中保留教学区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程设计特点设置相应的听读写区域、圖书馆区域和计算机区域,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诸如在辽宁省沈阳市虎石台初级中学的小学部,二到六年级的17个自然班中均进行了有效的功能区划分,在传统教学区域的基础上配置符合相应年级设计的生活区域、实验区域和计算机区域,尤其是计算机区域,教师利用IPAD等先进传媒手段以更加生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文化中的物理环境设计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班型人数较多和教学的粗放式发展无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乎要求的发展路径,而在小班化教学中,通过教学文化的设计与运用,能够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产生明显的反应,在文化教学设计中注重强调对物理环境的有效设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照明因素。在国外学者对照明是否影响学生心理的研究中发现光线的强弱对比变化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高低,因此在教室照明中需要设计反射光,而非直射光,这样能大大缓解学生学习的疲劳度。
第二,温度因素。温度的高低变化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有直接影响的,德国鲁尔区的威斯特法伦中心城镇小学设置了恒温教室,利用中央空调和实时温度感应装置保证学生的学习。
第三,颜色因素。在传统的教室设计中以传统的黑白色搭配为主,这样做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教师和学校的严肃性,但长时间的冷色系配置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厌倦心理。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正定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开始了以暖色系为基调,学生自主设计教室颜色变化的实践,通过探索,取得了良好预期效果。
第四,噪音因素。声音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教师信息的传递,声音过强就会形成噪音,使学生的注意力下降,所以,基于这一因素,学校在教室设计中应采用先进的声电技术,使教师即使在噪音的干扰下也能将有效信息传递到每一个学生的耳朵中。以上物理因素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教学文化进行的深度挖掘和合理利用,其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完善和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文化的设计需要考量多个方面的因素,以此才能更好地为小班化教学服务,特别是对于农村教育教学而言,教学文化的设计显得更加重要,通过精心化的组织和设计,能培养更好的优质学生和更加有效地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