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疑促思涵养语文核心素养

2019-09-10 07:22:44陈娟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素养

陈娟

学贵质疑,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质疑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质疑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以疑促思的教学方法,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让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疑惑,这样让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发展,最终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质疑课题,自主探究

以疑促思,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题目。众所周知,文本的题目是一篇课文的眼睛,也基本上是文章的中心主旨所在,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题目进行质疑,就等于让学生抓住了文本解读的命脉,让解读过程更加顺利。同时这样的过程也符合小学生自主探究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深刻的体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文本的题目切入文本解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题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是关于李时珍的,大家了解李时珍吗?”这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很多学生知道李时珍是一位医药学家,他写了著名的《本草纲目》,为中国的医药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环节进行之后,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于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那么,面对这样的题目,你有什么疑惑?将你的问题提出来,然后我们一起进行解决。”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自主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有学生提出:李时珍为什么不回家而要夜宿古寺呢?他在古寺里做了什么?作者写这样的事情,目的是为了表现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实际上也是文本要探究的重点内容,学生的自主质疑为课堂探究过程指明了方向。

个性认知,彰显自我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一个学生在解读文本的时候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同时由于学生的年龄、经验以及认知水平的差异,也导致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同。而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化,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让学生大胆思考,独立解读,敞开心扉大胆展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做到了让学生真正思考,让课堂教学落到实效。

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这篇文章的故事性很强,故事情节也非常曲折生动,所以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积极性很高。经过大家的讨论,很多学生认识到蔺相如的宽容和以大局为重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认识到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就在教师感觉能够结束课堂教学的时候,有学生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我认为廉颇之所以负荆请罪,有作秀的嫌疑,他登门道歉就可以了,还弄这么多形式干什么呢?”这样的问题非常新鲜,教师意识到这是激发学生个性化思维的有利时机,于是,教师以“廉颇负荆请罪的行为是否有作秀的嫌疑”为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尽情阐释自己的看法,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个性,实现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注小结,查缺补漏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以疑促思的氛围中提升学习能力,教师还不能忽略课堂小结环节。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越是到课堂结束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越容易放松,以致于课堂小结的部分往往会被大家忽视。其实,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好课堂小结,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疑惑,这样就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而查缺补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船长》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利用课堂小结的环节引导学生查缺补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也非常到位,于是教师鼓励学生根據自己的认识,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于是大家纷纷主动要求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存疑,深入思考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活动结束了,但是也不代表着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束。作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帮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课堂,可以采用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解读文本,提升学生素养。

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解读文本,但是并没有满足于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探究,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作者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作品,那么,你想知道在这部书中还介绍了哪些有趣的昆虫吗?这些昆虫的有趣点在哪里?你喜欢这些昆虫吗?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昆虫吧。这样的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课后去思考,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兴趣。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就是以疑促思的过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自主质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深度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实现了涵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国本小学)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素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