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璐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正在悄然的发生变化。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教师积极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以幼儿的兴趣为线索来设计活动,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注重日常生活与幼儿游戏的整合,使幼儿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积极地感受、体验、投入、参与,促进幼儿整体、和谐、主动、健康的发展。
区域游戏在幼儿园是游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从幼儿的角度理解游戏,从内心认同“儿童在前,教师在后”;于是,教师认真思考游戏方案,打破区域游戏的传统,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重点改变建构区游戏,丰富建构区游戏材料,学习尝试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方法、设计,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幼儿之间能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建构,共同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掌握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类摆放,自主建构
过去,教师单纯的把建构区的所有积木都放在纸箱里,在玩游戏过程中也就形成了思维定势,无意识地将各种积木摆放在一起进行一种最为简单的组合游戏,于是对游戏材料进行了改变:将箱子里的所有积木进行分类摆放,形状一样,大小一样的积木放在一个篮筐里,方便孩子们直观获取材料进行游戏,充分利用游戏时间,使游戏更具目的性。
丰富材料,创设情境
作为教师,应主动思考孩子想怎么玩?想用什么样的材料?玩什么?从孩子们游戏的角度出发,让孩子自由讨论,然后师生一起讨论了建构区的高楼大厦可以怎样搭建?他们说可以搭建高高大大的楼房,美丽的现代小区,街心公园,露天停车场,长江大桥等,各种各样的回答打开了思路,然而很快又发现问题:搭建楼房需要的“柱子”“楼板”,现代小区里的“绿化”,公园里的“游乐场”,但是现有积木材料形状单一,材料较少,孩子们在搭建的时候不能完整地体现需要搭建的内容。所以,经过商量、讨论,决定用一些辅助的替代性材料,满足孩子们游戏的愿望。于是,大家开始收集薯片罐、牛奶易拉罐、饮料瓶子、长方形盒子,圆形的KT板等,孩子们运用这些材料搭建了一幢又一幢高楼大厦,方形的楼房,圆形的楼房,一幢幢拔地而起,将绿色的彩纸经过孩子们的巧手包装饮料瓶子,变成了小区的绿化风景,大大小小的绿树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多种方式,趣味创新
结合图示,豐富经验 在刚投放建构材料时候,发现孩子们并不会完全搭建起来,只会将积木进行平面摆放。久而久之,孩子们对建构区游戏慢慢褪去热情。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日常生活中建造楼房时,工程师们会先绘制立体平面图,再来造楼房。笔者就想是不是建构游戏也可以参照这样的方法,运用简单、基本的图示帮助幼儿建构游戏。于是,笔者从最简单的积木拼搭的图示到建构的楼房图示,一步步、一张张的张贴在建构区最显眼的地方,让孩子们从模仿中学习,从学实践中积累建构的经验。
组合材料,玩转建构 一次讨论中,笔者萌生了在建构区增加一次性纸杯材料的想法。纸杯收集起来容易,操作起来轻便,别看它只是小小的纸杯,小身材也有大用处。孩子们利用它来建构游戏是那么的富有趣味。
首先把“纸杯怎样才可以一层层叠上去呢?”这个问题留给孩子们,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围成圆形、椭圆形等各种形状,有的搭建金字塔、高山、音乐喷泉、长江大桥等。孩子们很快发现,将积木和纸杯有机结合,就是完美组合。孩子们建构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建构的作品越来越有创意,围合、垒高、组合、叠加,幼儿运用这些游戏方式,玩转建构区,创意发挥极致。
融入绘本,创意搭建 有一次,笔者和孩子们讲了关于西游记师徒4人西天取经,历经磨难并化险为夷的故事,孩子们听了一次又一次非常喜欢,孩子们就想结合西游记在建构区开展以“西游记”为主题的游戏活动。一开始班里进行了西游记主题欣赏活动,观察西游记的场景图进行情景搭建,他们用到了纸杯,在后续活动里他们逐渐加入了磁性积木、薯片罐、纸盒等材料,将这些建构材料与“西游记”主题场景结合起来。有的孩子用纸杯在悬空高架桥上搭建花果山,有的孩子之间合作搭建各种妖怪的家。但是他们发现,搭建得有些零散,于是他们相互讨论,在游戏区里设定一个主题:师徒四人一起保护花果山,打败妖魔鬼怪。他们相互合作,整个搭建一环套一环,形成了一个西游记闯关游戏场。
评价作品,总结经验
当孩子们一件件富有创意的建构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供大家欣赏时,教师也在思考:怎样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创建属于自己的天地。最后发现同伴之间的模仿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作品保留在那里,并且及时用相机拍摄下来。在评价的环节中,组织孩子们分批去参观。孩子们亲眼目睹了建构区作品的宏大规模与独特创意。总结经验,吸取同伴在建构活动中的长处。自己参加建构游戏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进去。通过活动,孩子们创意的火花就会被点燃。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