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
“豆瓣”有一个话题— 寺庙里的猫。那些拍摄于不同寺庙的猫,形态各异,甚是有趣。
北京法源寺的猫,神奇,自在。在它的瞳孔里,我看到佛的光芒,劈开雾障。
北京大觉寺的猫太多了,躲在竹林中、墙头上,一身山野习性,霸气得很,如同一小股“恶势力”。
镰仓圆觉寺门口的猫每天都在等待游客的爱抚,据说已经很多年了。它们离人间最近,也离人间最远。
大理波罗寺的猫常常在睡觉,有时早上看见它从树林中出来,身上冒着热气儿,大概是去野外打了个滚儿,采了野花,扑了蝴蝶,咬了几圈自己的尾巴。
婺源佛光寺的猫沾了一身的油菜花回来。猫的恋爱,暗中来,暗中去,暗中萌芽和消退。
北京普觉寺的流浪猫以佛陀的膝头当枕。睡醒后打个哈欠,接着去谈恋爱了。这个浪子不肯回头,执拗地,一响贪欢。
成都文殊院的猫喜欢陪伴着屋顶的石狮子,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它焐热了一块石头。
京都常寂光寺的黑猫喜欢踏青苔,那是它的琴键,它弹出的音符只有它自己听得见。
贵阳扶风寺的猫,不知为何,看上去那么凶猛。因为饥饿?因为不公?看来它还需要佛光的梳子多梳理梳理才行。
苏州西园寺的猫,被佛光普照,一脸慈悲。
解州关帝庙的猫,凝神盯着青花瓷大缸里的鱼,伺机而动。
韩国长谷寺的猫竟然会给游客们带路。优哉游哉的寺庙生活一定很适合这些温和的小天使。
杭州灵隐寺的猫面相粗鄙,内心温柔,你一蹲下,它就跃到你的怀里。
京都银阁寺的猫无比肥壮,清水寺的猫睥睨天下,西园寺的橘猫苦恋白猫,藏在树下望穿秋水。
南京雞鸣寺的猫完全不怕人,在寺庙门口闲逛舔爪子。
若有来生,我愿意做一只寺庙里的猫,每天吃僧人们剩下的素食,喝清泉水,瘦成竹条,偶尔抓只老鼠玩,玩到自然困,晚上蹭进禅房,睡到自然醒。这是一份多么自在的逍遥!
有一则禅门公案是关于猫的,不过这只猫有点儿惨,或许它过于魅惑,被和尚们争来争去,吵得不可开交。南泉禅师看到后,把猫抓到手里,告诉两边的人,说得出道理,猫得救;说不出道理,猫即死。众人无语,南泉二话不说,—刀把猫给劈成了两半。
过了一会儿,南泉禅师的徒弟赵州和尚回来了,听说这事,二话不说把鞋子脱了当帽子戴在头上。南泉禅师叹口气:“若你刚才在这里,这猫就保住了性命。”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赵州和尚的道行比南泉禅师高上一筹——猫于和尚来说,它存在的价值体现在它是抓老鼠的,争论猫的归属等于是抹杀了猫的价值,所以南泉禅师干脆把猫一劈两半,反正你们只看中猫的归属,无视猫的价值嘛。赵州和尚自然也知道南泉禅师想借此明示众人“和尚争猫,本末倒置”的用意,但是南泉禅师斩猫已经是犯了杀戒,为了劝导别人而毁了自己的修行,颇有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意味。但是,为什么不用两全其美的更好的办法?比如说把鞋当帽子戴。赵州和尚的行为艺术不仅针对争猫的和尚,也针对斩猫的南泉禅师。毫无疑问,一怒之下的南泉禅师与争吵不休的和尚一样,都本末倒置了。
当然,这只被当作教案的悲惨的猫只是传说,真实的寺庙里的猫还是幸福安逸得很。与其说和尚宠爱它们,不如说是敬畏,卧似泥,蹿如簧,一静一动,瞬息之间,这是多么神秘莫测的存在。
一只猫睡着,月光栖于它的毛发之上,一起一伏。我分辨不出那是猫的呼吸,还是月光的呼吸。但我知道,那是禅的呼吸。
乐得逍遥,万般自在。从禅的层面上来看,每一只猫都是得道高僧。博大的尘世,不过都在它双眼的一闭一合之间,人世间的事,放大或缩小,皆系于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