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幻作家,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得主陈楸帆做客媒体访谈,分享了自己对科幻作品的一些评價和看法。
记者:您如何评价电影《流浪地球》?
陈楸帆:《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工业里程碑式的作品,在此之前,我们很难想象国内电影产业可以用重工业的方式来呈现一部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的科幻电影。
和好莱坞大片相比,《流浪地球》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作品没有凸显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而是从人类整体的视角来推动剧情。此外,故事本身反映的也是刘慈欣作品常见的回归家园主题。
记者:《流浪地球》给中国科幻市场带来哪些改变?
陈楸帆:电影《流浪地球》的意义在于,作品建立起了中国观众对于原创科幻电影的一种认知和期待。我们有了一个审美的坐标体系,然后就需要建立起一条属于自己科幻产业之路。
同时,这部作品也给中国科幻市场的需求端、供给端带来改变。市场会更期待优秀的科幻作品,更多优秀的资源会加入其中,这是一个双向爆发的过程。
记者:科幻产业还存在哪些挑战?
陈楸帆:最大的挑战是人才上的差距。文化产业是一个以创意为核心,以共情能力为核心的行业。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并不代表我们能很快赶上好莱坞。差距依然存在,许多短板都需要补课。最核心的依然是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敏感程度和不断进取的匠人精神。
记者:作为科幻作家,您最关注我国哪些领域的科技成就?
陈楸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深空探索三个方面的科技进展。
中国的人工智能在应用层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其次,生物科学的研究不断推进,会让我们更深层次地认识人类本身。最后是大家普遍关注的深空探索,中国有了综合国力的支撑以后,我们有计划建立太空站、奔向月球。这些成就,会激发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也鼓舞了民众了解科学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渴望。(新华网)<E:\2019年\3期\Image\2018廉-0211112.psd>
不久前,外交部网站组织机构礼宾司一栏发生更新:外交部原发言人洪磊已出任礼宾司司长。
洪磊曾于2010年到2016年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2016年赴美任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2018年9月洪磊回到外交部任礼宾司副司长。此番是洪磊再次履新。
从2010年开始直至2016年,洪磊成为外交部历史上第25位发言人。在担任发言人期间,洪磊出过不少金句。2016年7月8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是洪磊赴芝加哥履新前的最后一场发布会,当时“南海仲裁闹剧”和“萨德系统部署”都是热点的国际外交议题,针对“南海仲裁闹剧”,洪磊在发布会上回应媒体表示,由菲律宾阿基诺政府单方面提起的所谓仲裁,扭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宗旨,挑战作为地区规则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打着法治和规则旗号反法治和规则。中方不接受、不参与所谓的仲裁庭及其裁决,正是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维护《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相比其他发言人,洪磊的“嗓音”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环球时报》曾描述称,洪磊回答记者提问的风格可以用“不疾不徐但铿锵有力”来形容。
2016年7月22日,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发布消息,总领事洪磊抵达芝加哥,成为第10任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总领事。
2018年9月中旬,外交部礼宾司官网更新领导栏目信息,洪磊出现在礼宾司副司长名单中。
在同年9月初,外交部部长助理兼礼宾司司长的秦刚,已升任外交部副部长。在洪磊就任礼宾司司长之前,该职位已经空缺了5个月。
根据外交部网站介绍,礼宾司承担国家对外礼仪和典礼事务;组织协调国家重要外事活动礼宾事宜;管理驻华外交机构和相关人员在华礼遇、外交特权和豁免等事宜;拟订涉外活动礼仪规则。
洪磊外交生涯新的一站是“礼宾司”。事实上,礼宾在外交方面也是“肩负重任”的领域。(据“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