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记者去某景区逛了逛,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违和感,后又去到另一个景区,看到错落有致,各有特色的店铺招牌时才恍然大悟,明白了那种违和感从何而来。
不知从何时起,图省事的“一刀切”风气蔓延到了城市管理上。早在几年前,记者还在北方某省会城市上大学时,学校附近有条街道无论是五金店、书店还是服装店,招牌一律是典雅灰底的楷体白字。虽然一溜看去有些分不清哪家店是哪家店,但好在简洁大方。当时记者甚至还一度认为挺好的。直到这次在景区看到了同样的情形,才觉出违和,而这已经不是个例了。昆明甚至有条街道上招牌都是清一色的充满灵异风的黑底白字,让人看了就觉得瘆得慌,当地人还自嘲晚上都不敢往那里去。
其实,店铺招牌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高矮不一、形状颜色各异,但却能让人在这些不统一中感到几分和谐,熙熙攘攘中展示出的是城市一隅的繁荣热闹与烟火气息。就像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招牌乱中有序,彰显了独特的文化底蕴。而对于店家来说,招牌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给客人的第一印象,决定了他们是否进去消费。当招牌不再具有辨识度,店家不仅失去自己设计招牌的权利,也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那么,招牌标准由谁来设计呢?答案不言而喻。据一名在城市规划局工作的朋友透露,当城市管理要求不同店铺统一招牌的形式、风格,必然会需要某一单位或是某一公司来完成设计、某一施工方来完成施工。如何招標?招标过程是否公开透明?往深里想,这背后的东西可不少,值得警惕。
所以啊,看似整齐划一的招牌,不仅会扼杀城市的活力和创造力,也容易滋生腐败。为图省事的“一刀切”,实际上只会带来更多、更严重的问题,早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