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面对古往今来文艺作品无数,我想全部读完它们,可真是无能为力。怎么办?
答:
对爱好读书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个恼人的问题。
我们的个体生命会有一定的年限,而书海无涯。
以“有限”追逐“无限”,是不可能的。
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应该如何去应对你的问题了。
通常的做法,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来读,这部分可以作为“点”,重点阅读。其他的书,作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尽量涉猎就可以了,这部分可以作为“面”。“点”与“面”结合,大致能满足你阅读的要求。
当然,随着学习、工作的需要,找相应的书来读,这是必须的。
历史上很少有“无书不读”“遍览群书”的人,那是一些夸张的形容词。
读书,要能讀进心里去,才是重要的。
有很多朋友买了很多书,却从来不认真读。
我觉得:坐拥书城,不如胸藏数卷。
对这个问题,我很欣赏法国大画家安格尔的态度。
他曾经说过:
我想为艺术而永远活下去。我希望让岁月和智慧来纯洁我的情趣,不使热情熄灭。我向来崇拜拉斐尔,崇拜他的时代,崇拜古希腊,尤其是神话般的希腊人;在音乐中,我崇拜格里格、莫扎特、海顿。我的藏书是二十来卷不朽的名作,所有这些使我的生活充满着魅力(《安格尔论艺术》)。
“我的藏书是二十来卷不朽的名作”,安格尔这句话,我一向奉为买书、读书的名言。
以前,我也是个买书狂。但书虽多却不尽读,导致我浪费了很多精力去整理这些未必有用的“藏书”。
安格尔这句名言教会我:除了必要的工具书,“藏书”不需多,能留下来的标准,一定要我觉得是“不朽的名作”。
我不再热衷于买书了,只是按需才去图书馆、书店看书、买书。并着手清理不值得保存的书。
我的“藏书”并不多,但心里很充实。
我一直相信:读书不必贪多务得,坐拥书城,不如胸藏数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