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在《从前慢》中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住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玉兰第二社区的居民陈才宣、陆彩英夫妇鲜活地展现了诗歌中所写的那种爱情。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夫妇二人,保存了一件历经岁月洗礼的无价之宝——“八斤情书”。971封、97万字、重达8斤,在两人长达15年的笔墨传情里,浸润着特殊年代的浪漫。
1963年,33岁的陈才宣任职于解放军第12军34师,在热心战友的介绍下,他认识了在部队野战医院当护士的陆彩英。匆匆一面后,陆彩英很快收到了这位革命战友的第一封情书。在这封求爱信里,陈才宣郑重地将雷锋的照片和自己照片附上。
两人恋爱一年多,一个在涟水,一个在淮阴,鱼雁传书。结婚后,仍分居两地,还是一直通信。之后,医院与军部搬到合肥,陈才宣还在涟水,他们仍然用通信来沟通,互述衷肠。
“有一次上班时间,我打了10个喷嚏,同事说可能有10封信要来,等了一会儿,果真来了10封信。”回忆起年轻时的甜蜜爱情,陆彩英记忆犹新。陆彩英说,那时不像现在,可以用手机、用微信等联系,那个年代,打个电话都不容易。“我们每年就一次探亲机会,真正见面的时间实在有限,我们所有的感情交流都是通过书信来表达的。”
婚后的陈才宣与陆彩英依旧延续着两地分居状态,期间陆彩英独自挑起养育两个孩子的家庭重担,陈才宣远在他乡,只能将挂念倾注在书信里。“你们上班时间改了,去得晚,回来也晚,不知晚饭问题、洗澡问题两个孩子怎样解决?你太辛苦了!坚持一下吧!”朴实的言语里满含着他對妻儿的思念与关切。
直到1978年,陈才宣转业回上海,他们共同生活在一起,才结束了这个长达15年的浪漫通信历史。
如今,年过八旬的两位老人几乎做什么事情都要相依相伴。有时也会一起翻翻老相片,谈谈当年的书信,回顾那段特别的时光。
(摘自《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