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勘
人兽胚胎杂交当然可以进行研究,但必须要有限制和禁区,更重要的是在应用这类研究结果时更要进行风险评估。
据《自然》杂志报道,日本政府开全球之先河,批准了国内一项人兽杂交胚胎实验。
日本东京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计划将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植入小鼠和大鼠胚胎,并将胚胎植入实验动物体内。其最终目标是在动物体内培育能用于移植手术的人类器官。
但这种操作在理论上也可能导致人兽杂交生物的问世。领导该项研究的东京大学教授中内启光就表示,他明白公众担心出现“人兽杂交”生物,会密切监视老鼠胎儿,一旦发现其大脑含有30%以上的人类细胞,将不予出生,产下后也会最长观察两年。
这就涉及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事实上,每一项研究要上马,都要首先论证研究的目的、手段、应用范围和预期的效应,以及评估是否符合人類伦理。最后,当这项研究成果要用于商业转化和社会使用时,还需评估这项研究的结果应用于社会时的效益风险(B/R分析),这样才能确定研究是否可行及结果是否可以推向市场和社会。
无论是日本现在的这项研究,还是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进行人兽胚胎杂交实验,可以列举出的目的有三种:一是治病,二是获得较多的胚胎以供研究,三是确定人类基因在动物体内占多大比例。实际上,这三种目的只有前两种较有说服力,因此,政府的医学管理机构可能会批准这样的研究。但目的高尚,并不意味着手段就必然对人类、生物和环境有利。具体而言,人兽胚胎杂交的手段不同,对人类、生物和环境的风险就不一样,人们在伦理上所能接受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在组合或杂合人与动物的细胞和组织,且如果通过胚胎组合生成新的生物后,就有可能通过遗传形成新的物种,对人类的实际危害也无法预料。尽管日本方面称能控制,只要发现小鼠的大脑含有30%以上的人类细胞,就不会让其出生,但情况也是在不断变化。
2010年,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人工授精与胚胎学法案》,允许以医学研究为目的的人兽胚胎研究。不过,今天英国已经禁止使用大型灵长类动物进行人兽杂交的科学实验。在英国医学科学院的一份报告中,研究人员提出了动物实验的三个特别敏感的区域:认知能力、生殖能力和人类特有能力。这三个敏感区域的核心之一就是,禁止人与灵长类动物细胞和遗传物质的融合。在生殖能力研究方面,英国不允许利用人类卵子或精子产生的动物胚胎发育超过14天。语言、人类面貌等人类特有的能力或特征,也是动物实验中不应跨越的禁区。
人兽胚胎杂交当然可以进行研究,但必须要有限制和禁区,更重要的是在应用这类研究结果时要进行效益风险评估。未来这样的研究会获得什么样的结果,更需要密切监控,否则,科学带给人类的就不是福音,而可能是灾难。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