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倩
人们曾经用“光”命名一场18世纪的著名运动——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当这束光打到18世纪翻滚的齿轮上时,深深浅浅的历史车辙闪烁出了理性的亮泽,并逐渐蔓延驶入欧美的广阔天地。虽然历史赓续300多年,但有些启蒙之光仍然值得现在的我们为其打开一扇门,让它们静静地走进来,照到学生、老师和学校身上。
多一点思考之光照到学生身上,多用自己的眼睛和头脑看自己、看自然、看社会。学生的学习和当下的生活应该是一个整体;思考的对象也应该是天地间的万千奥妙,探索的路迹或许是捷径但更有可能是峻岭蜿蜒;思考的结局可能会有新发现,但也有可能劳而无功。诚然,思考会费时、劳心、竭虑,不一定会被别人认可、接受,也不一定会有功利的收获,但只有真正经历过这一过程才更能体会到不怕真理无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欢喜。所以,有时思考的沉默或许比附和的喧嚣更有价值,在思考中生成的产物应该比精心排练的表演更有光彩。思考的光芒会投射到学生的眼睛里,一双双明亮好奇的眼睛难道不是教育的希望所在吗?
多一点勇气之光照到老师身上。中国自古以来从不缺乏诸如“圣人”“权威”“典范”的教师形象,教师传承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和抱负,是教师职业的荣光,但同时也背负着沉重压力。有时候过度拔高的职业光环反而成为教师施展身手的枷锁,师生关系在帕默尔的《教学勇气》一书中被描绘为一种“人类古老的共舞舞伴”关系,教学便给了教师重返舞池的机会。既然如此,教师为何不能放开自己,培养与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上的默契,而不是站在高處进行规诫;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大胆捕捉他们如鳞片般微小的不同和兴趣所在,而不是将他们加工成整齐一致的“套装产品”,甚至邀请更多的共舞者来到舞池;真诚地相互欣赏共同研讨,而不是将自己紧闭起来。教师的勇气最终会让师生共同获益。
多一点人文之光照到学校身上,让学校充满温情和暖意。学校是培育生命的土壤,她在让生命成长的同时也暗自指引了未来的方向。学校里一个个生命和他们未来的生活看似是一个个散落的种子,只有时间才能看清他们的面目,殊不知,学校里的自由风气、谦恭和顺的人际关系,事无大小的认真态度,优秀老师的人格熏陶,生命温度的感知深浅,理智冷静的情绪控制,各种活动的亲身体验等等早已自觉地相互牵连,贯通时间的两端,将散落的种子在其中发酵形成一个欢腾的集体。而这些人文的光彩不会因为地处乡村或是城市而被赋予不同价值,所有的学校都应该是她已经出走的学生的精神归属地。
(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