礐石山脚下曾经有一个景观迷人的小海岛。登高望远,晨可眺望对岸宛若海市蜃楼的市区及附近的山川田野;暮可赏渔舟唱晚,品味“落霞与孤骛齐飞”的美景;这里三江汇海,百舸争流,水天一色,是观赏礐石海的最佳地点。可惜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个地方遭遇人为的劫难,这座岛屿消失了,如今多数汕头市民已不知宫鞋石岛这回事。今天,我们将循着老照片的历史记忆,去揭开这个消失了半世纪的神奇的岛屿。
一、探寻宫鞋石的历史变迁
我们最早找到宫鞋石的旧影,是在嘉庆版《潮阳县志》中的《潮阳海防图》。此时,弓(宫)鞋石是靠近礐石的一座海中孤岛,岛上标注有一座炮台。早在康熙五十六年,达濠营就建有广澳、莲澳、河渡三处炮台,“又于嘉庆五年建宫鞋石炮台一座”[1]。
宫鞋石炮台虽然是达濠营最晚建筑的军事设施,但其营房、大炮以及兵丁数量,在整个达濠营里却是数一数二(参见表1)。为什么在嘉庆年间要增设宫鞋石炮台,究其原因,与对岸汕头港的崛起密不可分。
汕头原名“沙汕头”,“地临大海,风涛荡涤,有淤泥浮出,作沙汕数道,前有海澳,由放鸡山而入,东对莱芜,西通潮阳之达豪(濠)、后溪,为海道出入门户。”[2]优越的地理环境使汕头在康熙二十三年解除海禁后海上贸易迅速发展。康熙年间粤海关在澄海设立五个税口,沙汕头即为其中之一。[3]“惟是邑自展复以来,海不扬波,卒操奇赢,兴贩他省,上溯津门,下通台厦……千艘万舶,悉由澄分达诸邑。其自海南诸郡传输米石者,尤为全潮所仰给……东西两港以及溪东、南关、沙汕头、东陇港之间,扬帆捆载而来者,不下千百记。”[4]“可见未辟埠前汕头地位之重要,盖自复界后,与暹罗帆樯络绎,遂日趋繁荣。”[5]
而宫鞋石炮台孤悬海中正好与澄海县的新港、沙汕头、东港、西港和溪东港隔海对峙,是扼守海上航道的重要险隘。如嘉庆《潮阳县志》所载,“宫鞋石炮台在磊口之东,与澄海沙汕头对峙,商舰泊其北,洋匪所觊觎。嘉庆五年,巡道胡克家诣勘建炮台于此,为海防最要”,[6]这正是宫鞋石炮台修筑的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汕头被辟为通商口岸,外国船舶云集,礐石海航道日益突出,宫鞋石炮台的军事作用也更加重要。光绪十年(1884)的《潮阳县志》载,“宫鞋石亦在磊口之东,微与沙汕头对峙,商舰由洋路竹洲(德州岛)门入必经于此”。[7]可见,清代中叶至近代以来,宫鞋石的军事作用和战略意义正是伴随着沙汕头港的发展而不断显现。
随着汕头开埠,外国洋船出入于礐石海,在商品输出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照相机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礐石是海关、领事、教会等涉外机构的主要驻地,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见证了汕头的历史变迁。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会秘书长陈嘉顺长期致力于汕头埠老照片的收藏和研究,据其介绍,图1是宫鞋石最早的照片,约摄于1870年,系香港摄影师黎芳所摄。“在这张照片中,黎芳站在宫鞋石上向礐石山拍摄,当时汕头开埠不久,山边仅有稀稀松松的几处房子,其中一处写着‘Blacksmith’,应该是外国人开办的打铁厂。”[8]
民国后宫鞋石炮台荒废,英国商人为扩大他们在礐石的糖厂生产规模,在靠近宫鞋石岛的岸边海滩上围海造地,盖上厂房成为新糖厂区。使宫鞋石离礐石海南岸的距离由原先30多丈缩小成10多丈。接着宫鞋石岛周围成为运蔗船的停泊地,小岛则成为码头及堆货场。[9]
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政府重视礐石风景区的建设。1952年春,汕头市政府组织群众绿化礐石山,大面积种植马尾松。图2是礐石系列风景照片中的一张,这批照片应是拍摄于五十年代初。照片中的宫鞋石,还孤悬海中。
1958年至1960年,广东省和汕头市共拨款73万元,先后建成5大景区、18景点,宫鞋石也修筑了连接岸边的桥梁,成为游人摄影的绝佳景点。图3是20世纪50年代礐石宫鞋石旧影,宫鞋石已架有石桥与岸邊相联,游人可过桥登岛游玩。照片中还可以看到讨海人拗罾时张开的大渔网架设于宫鞋石的西面。
图4为《礐石宫鞋石秋景》,“出现在汕头文化用品社1965年出产的塑料皮笔记本彩色插页中,虽然当年的印刷质量不高,但却是宫鞋石难得的彩色照片。”[10]照片中,岸边绿叶婆娑,红男绿女,悠然自得。
正是在广东省和汕头市政府的重视下礐石风景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宫鞋石作为礐石海湾的一处绝佳观赏点,也迎来了最辉煌的旅游时代。“每当夏日傍晚,宫鞋石周边小道游人如织,宫鞋石成了礐石居民、金中学子赏海观光、消暑纳凉、放松心情的好地方。”[11]
图5是我们收集到1968年金山中学学生游宫鞋石的三张老照片中的一张[12]。这也是我们目前所能找到的宫鞋石“最新”的照片,此后这个美丽而又富有神奇色彩的小岛便消失了,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二、探究宫鞋石消失的原因
曾经作为礐石海一处自然胜景,宫鞋石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又因何消失呢?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查阅了《汕头市志》、《汕头大事记》、《汕头市濠江区志》等地方文献,但并未找到官方的记载。我们通过查阅报纸和对礐石居民进行调查,得知宫鞋石消失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是1969年“7·28”台风后,被炸掉用于重建牛田洋大堤而消失了。如陈业建在《礐石的二处“海角石林”》写道,“1969年超强‘七·二八’台风正面袭击汕头,狂风裹挟着海啸冲毁了广州军区牛田洋垦区的石堤围。当时抢修堤围急需优质花岗岩石料,于是选择距离最近,且便于开采和运输的‘海角石林’和‘宫鞋石’等处,炸山取石。一处珍稀的、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就从此湮灭了,留下旷世遗憾。”[13]
礐石当地居民范奶奶回忆说,“古时老人缠脚穿的鞋叫宫鞋。有两只,一只掉进海里,另一只当时1969年炸掉给牛田洋围堤。现在剩下一个遗址,就没看到宫鞋石了。”[14]
第二种说法是宫鞋石是因为建设海军码头而被炸掉。如陈嘉顺在《三帧宫鞋石旧照背后的故事》中写道,“因为宫鞋石是海蚀岩,量少质差,不可用于牛田洋复堤。牛田洋复堤主要是筑土堤,堤基及水闸用的是大块灰岗岩,就近在桑浦山一带取石,……因之宫鞋石的变迁与重建牛田洋没关系。”[15]但他并没有说明宫鞋石因何而消失。
在老师的努力下,我们通过陈镇清(陈嘉顺好友)微信间接联系上陈嘉顺博士,根据他的采访,“1969年底,汕头海军司令部从北面的汕头原三达洋行公司(现汕头市委迎宾馆)迁到南面,即现在海军基地所在地。宫鞋石就是在1969年海军建码头炸掉的。”[16]
我们在礐石采访几位老人时,其中有一位老伯则向我们透露“宫鞋石被海军炸去围码头了”,另外一个老伯则认为“是围牛田洋了”[17],两人还发生了争吵。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宫鞋石是因为“破四旧”而被炸毁的。曾在牛田洋插队的黄赞发在《礐石海之思》写道,“可是抱憾得很,‘文革’其间,宫鞋石被作为‘四旧’炸掉了。”并引用蔡起贤《礐石风景区》组诗为证,“叠石偶然作鞋形,为带宫衔获罪名。当年人若呼草履,应无灾难到太平。”[18]同时他还提到“接着,海角石林又被炸去围海造田了”,“两次人为的劫难,毁了礐石海上两处最吸引眼球的自然景观。”[19]显然认为这宫鞋石与海角石林被毁并不是同一事件。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老师对全部史料进行重新梳理,认为宫鞋石的消失应该是在1969年海军修建码头时被炸掉的,而不是用于“7·28”台风灾后重建牛田洋大堤。至于为什么有宫鞋石的消失是因为牛田洋大堤重建的说法?历史老师认为可能是宫鞋石与海角石林是礐石海边两处神奇的海蚀地貌,是礐石旅游的必看胜景,这两处景观又是在同一年(1969)消失的。同一年,牛田洋遭受7·28重大灾难,给汕头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又在“毛主席精神”的指导下,用了四个月的时间重建牛田洋堤围。正是在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中,礐石的海角石林被炸用于牛田洋填堤的事情就成为民间的“集体记忆”。在这个“集体记忆”中就顺带着把1969年修建军事码头,迁移海军司令部这样的“机密”事件也囊括进去。所以才有许多人认为宫鞋石的消失与牛田洋灾后重建有关。而在“文革”“破四旧”的时代背景下,也很难有人敢从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角度去保护宫鞋石,改建为军事码头也就顺理成章地实现了。
三、探访宫鞋石遗址的地点
岁月无声,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的宫鞋石遗址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在无法进入军事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的情况下,老师又给我们提供了几张珍贵的地图,使我们有机会精确地了解宫鞋石的具体位置。
地图1:台湾中研院近史所典藏的《中华民国海军水道图》截图,该图是1952年台湾的“海军海道测量局”根据1934年的水道图进行复制的军事地图,反映了退败台湾后的国民党反攻大陆的企图。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宫鞋石位于大礐石和小礐石的交界处,为海中小岛。在宫鞋石的西北方向不远处还有“宫鞋礁”,这大概就是前面范奶奶所说的“掉进海里”的那只“宫鞋”。而在宫鞋石的东面靠近苏埃湾的地方,有一大片海石礁,星罗密布,这里就是当年的海角石林。
确认了宫鞋石岛位置后,我们再次从老照片中寻觅到她曾经美丽的容颜。图6是世界纪实摄影先驱约翰·汤姆逊拍摄于1870年左右的汕头埠的照片,“这可能是汕头埠最早的照片,此时距离摄影术的发明只有短短数十年的时间。”[20]照片中那座漂浮于海上的岛屿便是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的宫鞋石岛。
在1988年编纂的《达濠地名志》中的《达濠地名简图》中,宫鞋石炮台与其他晚清军事汛营等已经作为一个“废地名”被标注出来。
《达濠地名简图》,1988年制,载于《达濠地名志》
宫鞋石炮台荒废了,宫鞋石岛也消失了,就连宫鞋石炮台作为一个地理标志也成为了历史。当我们从礐石轮渡上远远望去,雄伟的军舰停靠在昔日的宫鞋石炮台遗址,军事基地是这座“岛屿”的现状,也是她最后的归宿。
四、概述宫鞋石变迁与汕头发展的关系
透过历史旧影,我们了解了宫鞋石的前世今生。嘉庆五年,伴随着沙汕头商贸的发展,宫鞋石炮台作为一处重要的军事设施载入县志。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汕头的开埠,洋商云集,留下了宫鞋石最早的一张靓影。民国时期,英商在礐石填海,拉近了宫鞋石与陆地的距离。解放后,随着汕头市政府对礐石风景区的重视和开发,宫鞋石迎来旅游的高峰期,成为人们对礐石美好的回忆。20世纪六十年代末,随着汕头城市的不斷东扩,汕头海军司令部南迁礐石。在“左”倾思想严重的“文革”时期,宫鞋石遭到毁坏,炸掉改建为军舰码头。至此,宫鞋石不复存在。可见,宫鞋石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与对岸的汕头城市的历史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宫鞋石的变迁从侧面反映了汕头城市的发展。
【注释】
[1]嘉庆《潮阳县志》卷九《兵防》,嘉庆二十四年刻本。
[2]乾隆《澄海县志》卷一《疆土一·形胜》,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
[3]嘉庆《澄海县志》卷一十四《赋税》,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
[4]嘉庆《澄海县志》卷八《埠市》,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
[5]黄挺:《饶宗颐潮汕地方史论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76页。
[6]嘉庆《潮阳县志》卷九《兵防·险隘》,嘉庆二十四年(1819)刻本。
[7]光绪《潮阳县志》卷十《兵防·险隘》,光绪十年(1884)刻本。
[8][10][15]陈嘉顺:《三帧宫鞋石旧照背后的故事》,《汕头特区晚报》2016年11月21日第9版。
[9]陈业建:《随时光逝去的宫鞋石岛》,《汕头特区晚报》2016年8月28日第6版。
[11]思永:《汕头湾昔日风景》,《汕头特区晚报》2015年8月20日第7版。
[12]思永:《四十八年前不可复得的宫鞋石旧照》,《汕头特区晚报》2016年11月2日第11版。
[13]陈业建:《礐石的二处“海角石林”》,《汕头特区晚报》2016年2月14日第6版。
[14]采访者:柳佩阳、曾敏仪、梅婷宜;被采访者:范奶奶,68岁,礐石居民;采访时间:2018年10月5日;采访地点:礐石刘舒宜同学奶奶家。
[16]陈嘉顺好友陈镇清(河浦人)将陈嘉顺的调查通过微信提供给我们,时间2018年10月12日晚上19:02。
[17]采访者:柳佩阳、曾敏仪、梅婷宜;被采访者:几位老伯,70多岁,礐石居民;采访时间:2018年10月5日;采访地点:礐石洪厝街礐石市场祭神贡品店门口。
[18][19]黄赞发:《潮水集》,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年,第53-54、54页。
[20]陈嘉顺:《汕头影踪》,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