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题能力结构的探讨

2019-09-10 07:22周次备
家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能力

周次备

摘要:每年教师们都会对高考物理试题进行大量研究,我们也会在各种期刊上看到关于高考物理研究的相关论文,这些论文的研究方向大多数的侧重于知识点的分析、命题的分析、解题方法的分析以及例题的分析。面对于高考的这种考察趋势,本文将以高考物理试题能力结构的研究为出发点,运用solo理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省市的历年高考物理试卷,从试题能力层次所占的百分比和试题出题难度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给出相应的变化趋势,并辅助一些例题加以分析,以供教师们参考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们提高物理的教学成绩。

关键词:高考物理;能力;solo理论

一、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对考试能力的要求

纵观近几年各省市的物理高考题,对于物体物理学科能力的考察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比如对物理中的力学这一块中一些力学定律,电学这一块的电学定律的考察,这方面的考察一般出题比较简单,侧重于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2.推理能力。推理能力就是要求学生们可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物理事实,还有现有的条件去对物理问题做出分析,利用分析和推理去得出结论。

3.分析综合能力。这一能力对学生的要求有所增加,学生们要遇到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量与量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法,通过已经有的物理知识,列出不同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和求解,并得出物理结论。

4.实验能力。这一能力对于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因为实验要涉及学生们使用器材,能够去观察和分析一些实验现象,而且能够去记录实验的时候出现的数据,得出结论。这种能力要求学生们自己能發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给出一些设想的解决方法。然后运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运用实验器材处理所遇到的问题。

二、solo的分类理论的具体应用

通过对物高考物理考试大纲的分析,我们不能看出高考物理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能力层次水平,上边提到的学生的这5种能力,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是紧密联系的,这些能力具备非常紧密的联系,进而在物理的试题里面分出了一个结构和层次,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结构要求非常,思维必须完整。利用solo分类,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的解答过程和结果,进而能够去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做一个有效分析,如此一来,学生的能力和层次就可以按照这思维结构去划分了。但是到这里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高考中的物理题有选择题,也有一些解答题,而统计学生们解答题目的结果的工作量较大,如果想通过分析学生的解题过程对试题能力进行层次进行划分,我们会发现遇到了很多问题。这时候我们可以从题目去入手,分析在答题时的思维过程和结构,这样就能很好地将solo理论与高考物理试题能力结构层次进行很好结合,从而进行更好分析。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去结合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考题去进行分析,把U、ML、RL划分为基础题,把MM、RM这一层次划分为中等题,MH、RH定为难题,E这一层次属于能力拓展题。

三、solo理论下的高考物理真题分析

接下来以2019年的一套高考物理试卷进行分析,以力学这一专题为例,可以发现题目以多点结构水平和关联结构水平为主,而多点结构水平,整分比重较高,其次是关联机构水平。这样我们可以看出力学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们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下面来看几道具体例题,进行详细分析。

例1:地面上放着一个粗糙的斜面,这个斜面是固定的,它的顶端有一个定滑轮,是光滑的,一个绳子跨过了滑轮绳子的一端,上面挂着一个物块N,另一端上面挂着另外一个物块M,这个整个系统是处在一个静止的状态,现在我们使用一个向左的水平力缓慢地去拉动物块N,直到这个细绳和数值的方向呈现出45度角,在这一个过程中M物块始终是静止的一个状态(     )。

A. 水平方向的拉力可能保持不变。

B. 物块M受到的拉力肯定是一直在增加的。

C. 木块M受到的摩擦力肯定是一直在增加的物块。

D. M受到的摩擦力可能是先减小,然后再增加的。

【答案】BD

【解析】我们以物块M去作为研究的对象,物块在水平方向的一个力的作用下,缓慢向左移动,直到连接的绳子以及竖直方向的夹角变成了45度角,在这一个过程中,水平的拉力是越来越大的,绳子上的拉力也是越来越大的。通过对M进行受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如果最一开始的时候M受到摩擦力是沿着斜面向下的,那么它的绳子的拉力是在不断增加的,摩擦力也是会增加的。如果摩擦力是沿着斜面向上的,那么摩擦力伴随着拉力的增加,可能会出现先降低后增加的现象。故本题选BD。

分析:在解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生的能力按照soho能力划分,不需要数学上面的物理情境进行分析,而且这个题目里面的推论是存在着关联的情况的,物理推论就要不断去加深,进行深层次理解,在此过程中,数学代数也存在一定难度,所以这个题的关联结构水平是一个中层次的水平(RL)。

例2:在竖直的面上有一个非常长的水平轨道,也有一个倾斜的轨道,它们之间被一小段光滑的圆弧连接在了一块儿,一个小物块B静止在水平的轨道的最左面,t等于0的时刻,一个小木块A从倾斜的轨道上面开始往下滑,经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和小物块B发生了弹性的碰撞,我们可以;当小物块A到了倾斜的轨道上面的P点以后,速度就变成了0,此时,对小物块A去施加一外力,让它能够在倾斜轨道上保持着静止。小物块A的运动的v-t中, v1和t1都是未知的量。物块A的质量是m,在一开始的时候, A和物块B的高度差是H,已知重力加速度是g,空气阻力忽略。

(1)求出小物块B的质量;

(2)在小物块的整个运动中,小物块A去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3)这两个小物块和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相等的,如果小物块B停止了运动以后,物块和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改变了,然后再把小物块A从P点去释放,经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小物块A刚好就能与B再次碰上。求改变前面动上述摩擦因数的比值。

【答案】(1)3m;(2)[215mgH]; (3)[119]。

【解析】(1)小物块A和小物块B发生碰撞以后,在一瞬间的速度是为[vA]、[vB],弹性碰撞瞬间,动量的守恒,机械能的守恒,即:[mv1=mvA=mBvB]。

根据v-t图像可知,[vA=-12v1]。

解得:[mB=3m]。

(2)设斜面的倾角是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有:

当小物块A沿着斜面下滑的时候: [mg sinθ-f=ma1],由v-t图像知:[a1=v1t1]。

当小物体A沿着斜面上滑的时候: [mg sinθ+f=ma2],由v-t圖像知:[a2=5v14t1]。

又因下滑位移[x1=Hsinθ=12v1t1]。

则碰后小物块A反弹,其中 为P点到水平面上面的高度,故题目描述里面,小物块A去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是:2/15mgh。

(3)设小物块B在水平面的上能够最远的滑行距离是S,设原来的摩擦系数是[μ]。

小物块A以及小物块B构成了一个系统,从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看出来,改变以后的摩擦因数变成了[μ'],然后再把小木块A从p点上面往下放,小木块A又恰好能够和小木块B再次碰到一起,这时候小物块A滑到了小物块B的位置上,速度降为了0,我们可以以小物块A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又据(2)的结论,联立解得,改变前,改变以后的摩擦因素之比为:11/9。

分析:去根据solo能力进行层次的划分,物理情境不唯一,就需要学生在明确得一种情境的条件下,去拓展出各种不同的情况,所以我们可把试题进行定位,抽象拓展出结构水平(E)。

四、结语

本文是结合自己现有的教学经验,通过分析solo理论和近几年高考物理考题给出的一些分析方法,所以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教师们可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去思考,将solo理论能力层次的定级标准与高考物理考题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并切实地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更好地为物理教学服务。

(责编  张 欣)

参考文献:

[1]王雁冰.2012 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能力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山丽娟.高考物理试卷能力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猜你喜欢
能力
动物神奇的再生能力
关注数学阅读 提高学习能力
你处理困难的能力如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不会飞的鸟
知识交汇,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训练营(下)
When I Grow Up,I Want to Be…
测测你的拼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