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柱
智者在一张很大的金箔上画上一个黑点,然后拿给人们,问他们看见了什么?
众人皆曰:“一个黑点。”
独有一个人说:“一张金箔。”
智者于是把那张价值连城的金箔送给了那个人。
众人皆唏嘘懊悔不已!
这当然是一个故事,可这样的故事却几乎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老师您好!孩子这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希望老师严加教育,争取下次考个好成绩。”这是一个四年级学生家长在孩子一次英语单元试卷上给老师的留言。
从中不难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很不满意,在替孩子向老师道歉,希望老师以后更加严格管教孩子。可是,孩子考了多少分呢?96分。一张试卷,大题就有十几道,考查点要在一百甚至几百个之间,100分的题考了96分,很可以了,但有些家长却总觉得对孩子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
“老师好,孩子这回考得不是很好,看来是平时没有掌握好,没有用心,我一定会对他严格要求。”可孩子试卷上显示着95分!
“错的太多,继续努力!”那么到底错了多少呢?93分……
每次翻阅孩子们从家中带回的试卷,我都会发现类似的家长留言比比皆是,很少有满意的,哪怕是考满分的家长,也会写上“孩子书写不够认真,有点潦草”等谦虚语。
假如百分试卷是一张金箔,那么失掉的那几分不过就是金箔上的一个黑点。这意味着孩子已经得到了一张金箔的96%,我们本该表扬孩子,可有些家长无视整张金箔的存在,总是盯着那几分的黑点不放,这会让本来很努力的孩子产生失落感,甚至挫败感。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点的增多,孩子的金箔上要想不落黑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会让孩子觉得再努力再细心也是白费,学习便会松懈下来,做题也渐渐不再那么精心,于是,孩子金箔上的黑点便会愈来愈多。
《一天三次夸,孩子上清华》,这不是我说的,是一本关于育子心得的书,作者是一个清华学子的家长王建春。他说:“孩子的變化都是我们家长逼的。当孩子做对时,家长没有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家长和老师却是轮番批评,这种共同的模式,只能使孩子越走越远。”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都有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心理需求。作为正在成长中,各方面都还不够完善的孩子,这种心理需求尤为强烈。因此,当孩子的努力有成绩时,家长当及时肯定和表扬。
对于孩子的考试和成绩,家长绝不能“求全求百”,家长可以和孩子商议,共同制定一个双方认可的“优秀”标准或“合格”底线。当然,这个标准绝不能用名次,而是要用“分数”(得分率),只要孩子达到“合格”就肯定,达到“优秀”就表扬,如果从低年起家长就能坚持这样做,我想孩子到高考也不会有因“不合格”而受批评和惩罚的机会。
家长还应注意的是,表扬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真表扬,绝不能虚情假意,只要发现孩子点滴的进步,就要让你的大拇指在孩子面前摇三摇,晃三晃,如果能坚持下去,你的孩子或许也能像王建春所说的那样:一天三次夸,孩子上清华!
(责编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