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壁画跨越近千年的对话

2019-09-10 07:22王蕴聪
人民画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拷贝壁画创作

王蕴聪

广胜寺取“广大于天,名声于世”之意,位于山西省洪洞县霍山南麓。它的壁画绘制于元代,既有唐代的精工细密,又有宋代的顿挫圆润,还有元代的疏朗空灵,是中国古代壁画的集大成者。

2019年1月5日,“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中展示的广胜寺临摹壁画令参观者叹为观止。

“700年前的冰箱、围棋、高尔夫等在壁画里都能找见。”梅莹说,广胜寺壁画内容丰富多彩,除神话故事外,还涉及园林村舍、市井街巷及各式人物,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可与敦煌壁画、芮城永乐宫壁画相提并论,和飞虹宝塔、《赵城金藏》一起被称为广胜寺“三绝”。

谈起创作临摹的初衷,梅莹表示,2014年夏天,她在广胜寺游览的时候发现寺内的壁画,有的因为地震出现大的裂痕,有的斑驳不堪,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早已不复当年的风采,还有四铺壁画流失海外。于是,她心里有了要将广胜寺所有的壁画临摹下来的大胆计划。

“這是一项繁复的大工程。”梅莹表示,这对于50多岁的她来说,所面临的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挑战,特别是要精确拷贝所有壁画的原始资料。流失海外的壁画没有现成图片,她将网上所有能收集到的图片进行比对整理,拿着放大镜,用碳素笔将抠出来的图像画于纸上,拍照放大之后,再用铅笔慢慢拷贝。

梅莹订制了一张长4米的画桌,每幅画长3.45米,宽按照比例适当放大或者缩小,这样就将所有壁画统一了尺寸。创作过程中,面对裂缝、斑驳、脱落、缺失的部分,她反复揣摩原作者的用意和着墨,小心翼翼将其补充完整,力求原汁原味体现壁画原有风貌,做到“画新如旧”。

创作临摹的过程是寂寞而枯燥的。最苦的时候,梅莹写了一首诗来激励自己“,我把所有的寂寞打磨,打磨得光光亮亮,让它们照亮每一个平淡的日子。我把所有的辛劳都转化,转化成一幅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永恒……”

3年半来,梅莹站在画案前,用了上百支毛笔,经过拷贝、勾线、染色等诸多工序,《龙王祈雨图》《王宫尚宝图》《元杂剧图》《太宗出行巡行图》《王宫尚食图》《十二圆觉图》《五十三尊画佛局部》《孔子壁画》《老子壁画》《竖三世佛图》等18铺、96幅壁画全部完成,这些壁画共407平方米,采用工笔、重彩和壁画三者结合的创作方法。同时,她还将流失到海外,现存于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四铺壁画——元代《药师佛佛会图》《炽盛光佛佛会图》和明代《药师佛佛会图》《炽盛光佛佛会图》也全部临摹画出。

“我选择了壁画,壁画也选择了我。”梅莹感慨,身为现代艺术家,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发现她的美,挖掘她的美,展示她的美。

猜你喜欢
拷贝壁画创作
三观壁画
Jazz
“反美”壁画
文化拷贝应该如何“拷”
“飞蛾”修复壁画忙
影子与我
天涯海角壁画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
漫话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