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彩风:一份情怀 一生坚守

2019-09-10 07:22栗树林
山西教育·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王凯班级数学

栗树林

教了30年数学的祁县第三中学教师宋彩风,在2017年被评为“特级教师”。在她的领导、同事、学生及其家长看来,这一点也不意外。宋老师非常认真、非常专业、非常有办法……大家喜欢这样评价她,大家都觉得许多用“非常”形容的词句在她身上“非常”适用。

“学生喜欢你,才能喜欢你的课”

宋彩风说,“当老师,最重要的事情是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学生只有喜欢你,才能喜欢你的课,喜欢和你一起前行。”

怎么能让学生喜欢?宋老师有三个“秘笈”:一是提高自己爱学生的能力,能从心里真的欣赏每一个个性不同的孩子,能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能帮助孩子们不断超越自我。二是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要想方设法让课堂生动有趣,来段新闻播报或小品也好,载歌载舞几分钟也罢,只要能形象展示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引導学生学通弄懂就去做。她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机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带着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教学艺术把幽默、欢笑和积极的正能量带入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数学知识,使课堂焕发出形象生动的魅力。三是课后延伸的作业一定要少,“少”是建立在教师要提前为学生精选练习题目的基础之上,多年来她从不搞题海战术,而是注重设计“题海”,创设捷径,帮助学生掌握好概念和定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解题的过程,形成自主思维的意识,增强主动思考的能力,并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成绩。类型相似的题目她绝不让学生反反复复做,而是坚持在校期间高效学习,课后让学生能自由安排更有意义和价值的课外生活。

在30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她每天都会提前半小时到校,梳理下要讲的新内容,迎接学生们的到来。她备课是一个字一个词地备,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备思路、备细节,力求让学生容易明白,学得轻松,并能乐在其中。

宋老师教数学,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求全班学生必须都会。怎么检验学生究竟会不会呢?宋老师总会在课前设计简单、中等、难度三个梯度的习题,在讲解完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去做题,她就绕在学生身边看他们做的效果,都会了都对了,这个知识点就算过了。如果有学生不会怎么办呢?宋老师的办法很多,比如一帮多,这适用于多数学生不会的情况下,就让会的学生给不会的小伙伴们讲解,讲解完再次检验,直到全班学生都会才行;比如多帮一,这适用于少数学生不会的情况下,那就让身边的同学给他讲解,这个讲的听不懂,就让另一个能和他思想碰撞的同学讲……大家一起帮助他,也是直到全班同学都会为止。

她还喜欢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监控自己的解题过程,形成独特的解题风格,养成良好解题习惯。她对记者说:“在学生所解的一道题中,你能看到他的思路和方法,看到他掌握的程度和存在的漏洞,也就知道怎么帮助他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她会为其增加简单和中等题型的练习,让学生能巩固知识点,增强自信;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她会鼓励其多尝试难度题型,提升自我。让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掌握解题方法,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路,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宋老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厚积薄发的优雅,更是一种教育智慧的彰显,既有着严谨的思维,还渗透着睿智的幽默,有着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掌控力,充盈着阳光的味道和生命的张力。多年来,宋彩风老师带哪个班,哪个班的数学成绩就是全校第一甚至是全县第一。而且不管接手是一个多么差的班级,宋老师总有办法让它出现奇迹,无论是在她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在乡镇中学,还是后来到了县城中学。正因为她有扭转差班的“特异功能”,所以自然而然地,带最差的班几乎成为每一任校长给她的“专利”。在祁县三中,她曾在初二时接手过一个班级,平时她就那么尽心尽力地带好每一个学生,到期中考试的质量分析会上,才得知自己带的数学成绩进步了11个名次,而这个年级共有12个班级,这意味着她生生把成绩倒数第一的班级带成了第一。

“遇见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必须特殊照顾,一个也不能少。”

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宋彩风老师常说,当一个孩子被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庞景隆是宋老师2012级的学生,是一个沉默寡言、相貌平平、成绩偏低,很容易被人遗忘的孩子。宋老师是在这个孩子初二时开始接手他所在班级的,刚接手时,庞同学的妈妈找到宋老师说,孩子初一时每次数学都只考六七十分(总分120分),一直在班里排名靠后,真让她发愁。宋老师安慰这位妈妈说,“别着急,我来想办法。”从那以后,宋老师开始默默关注小庞,经常鼓励他大胆回答问题,每天放学后,她都要把小庞留下10来分钟,帮他分析习题,查缺补漏。慢慢地,小庞同学能听懂数学了,成绩也一点点发生变化:80多,90多,100多……中考时,他数学考了106分。初中的良好数学基础为他的高中数学学习也奠定了基础,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电力大学。谈到这个孩子,宋老师十分欣慰,她说,这个看似笨笨的孩子,身上有着难得的韧劲儿。

在教学中,她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欣赏学生,耐心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想法,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

“一个都不能少”是宋老师一直坚持的信念,她关爱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孩子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在学生心目中,宋彩风是“神一样的存在”。就在去年中考时,徐同学去她办公室提出想要一张老师的照片,这孩子说:“宋老师,您是‘数学女神’,我想着考数学的时候装上您的照片,我肯定能发挥好。”学生的这些举动让她欣慰和感动,更让她充满力量。

她曾带过的184班有个男生叫王凯,他的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常年加班、外出学习进修等,没有时间管孩子。她在这个孩子初一时担任他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这个孩子入校的成绩是全校最后一名,小学几门功课的成绩加起来只有45分。她观察到,这个孩子不笨,心地很善良,但异常自卑。宋老师找到孩子的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这对父母告诉老师,他们总是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导致王凯小学成绩一直很不好,老师们怕影响班级总体成绩,都不让他参加考试的,所以孩子很胆小、很自卑。宋老师听了以后流下了眼泪,她太心疼这个孩子了,觉得他受了太多的委屈,现在遇见了,就一定给他加倍的爱护。宋老师先从座位上体现对王凯的“特殊关照”,把他安排在正中间的第一排,离老师最近的地方。然后开始检测孩子的小学基础到底怎样,每天放学后,她都把王凯叫到办公室,对照小学数学知识,一点点给他补习。她发现王凯写日记一句也写不出来,就教她如何观察和描写。她还常常联系王凯的家长,希望他们能多抽时间关注、陪伴和鼓励孩子。后来,王凯上了一所职业中学,再后来参了军,现在留在了北京的部队里,发展得很不错。他的父母感激地说:“没有宋老师,就没有我们家王凯的今天。”

宋老师说,教师对学生是否付出真爱,其实学生都能感觉到。她爱学生,所以学生也爱她,爱的渗透让宋老师的教育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演绎成了塑造灵魂和生命的伟大实践。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而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作为一名有着32年教龄的老教师,作为“晋中市优秀班主任”“晋中市十大女杰”“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特级教师”,宋彩风很喜欢带徒弟,也把培养年轻教师作为重要任务。她常常深入一线听课,及时给予年轻教师指导。作为年级组长,在她的带领下,整个年级组里的老教师老当益壮,工作热情不减;年轻教师谦虚进取,如初生牛犊般充满朝气,大家凝聚起一种坚如磐石的团队精神,营造出亲如一家的温馨氛围。

宋老师认为,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期望性和社会瞩目性。教师不仅被赋予了在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责,而且被赋予了倡树社会文明风尚的示范角色和引导角色,廉洁从教的行为因此便显得格外重要。她不断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他人也告诉自己:教育是奉献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不是功利;教师先自重,才能受尊重。她不仅身体力行,而且号召自己年级组的老师们都必须拒绝“有偿家教”、拒绝“家长馈赠”。同时坚决做到:不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不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不要求家长为自己说情、办事,不做任何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事情。正是这种正气和自律,让她赢得了敬重和信任,更让自己问心无愧。

有一年元旦当天,学校开表彰会,演播厅没有暖气,宋老师坐在台下,突然她的徒弟塞过来一个暖暖的热水袋,对她说:“宋老师,这儿太冷了,我怕您冻感冒,就去弄了这个。”那一刻,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的这句话是宋老师最崇尚的教育格言,也是她32年教书育人的孜孜追求和真实写照。而今,宋老师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她说:“只要当一天老师,就要敬畏这个称号,要对得起每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猜你喜欢
王凯班级数学
班级“无课日”
王凯:既然老天眷顾,那就不要辜负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FM818王凯生日会 王凯向粉丝致谢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打赌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