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新年献词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宣告:“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意图“求和”的《新年文告》。毛泽东不为其蒙骗,形象地讲了农夫和蛇的故事,指出共产党人不当农夫,而是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陈嘉庚:“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
1938年,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一股逆抗战潮流而动的暗流。在海外的国民参政员陈嘉庚多次风闻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主张对日和平妥协,很是惊诧。1938年10月28日,陈嘉庚给当时正在召开的国民参政会发了一个电报,其中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11字提案,轰动全国,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提案”。
冯友兰“说出”巨著
1980年,哲学家冯友兰双目几近失明,但他决定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他每天都苦思冥想,然后一字一句说出来,由助手代为书写。1989年8月至1990年7月,冯友兰5次住院治疗。有一次,因心脏病发作,儿女们用急救车送他到医院,他却说:“现在有病要治,是因为书没有写完,等书写完了,有病就不必治了。”在生命的最后10年,他就是用这种拼命精神,最终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
梅贻琦手握巨额基金无钱养家
1955年,梅贻琦携一大笔基金从美国到台湾,考察创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及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各县市长纷纷接近他,企图趁机捞一把。可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梅贻琦因经济拮据不得不将已62岁的妻子韩咏华留在纽约靠打工生活。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病逝。他生前随身携带着一个手提皮包,住院后一直放在床下一个隐秘的地方,里面装的是基金账目,一笔笔清清楚楚地列着。被打开时,在场者无不落泪。
陈寅恪:“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
有一回,在清华国学院的课堂上,陈寅恪对学生们说:“我有个对联送给你们: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当时,梁启超、王国维也是清华国学院的导师,梁启超是“南海圣人”康有为的弟子;王国维则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寅恪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们可以说是南海圣人的再传弟子,溥仪皇帝的同学。”
李政道父亲的“见面礼”
1946年,李政道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芝加哥大学,入学不久便病倒了。更为严重的是,他随身携带的钱已所剩无几。走投无路之际,李政道去了一家餐馆打工。但他仅干了一个星期,便因为身体吃不消而辞工。终于挨到学校放假,李政道实在不想忍受这种困苦的生活,决定退学回家。
抵达家乡的那一天,父亲去车站接他。李政道兴高采烈地向父亲跑去,父亲笑着张开双臂,准备拥抱他。可就在李政道上前拥抱父亲的一刹那,父亲却突然快速地向后退,让李政道扑了个空,并一个趔趄摔倒在地。随后,父亲将他扶起来,严肃地说:“孩子,别怪父亲送你这样一个‘见面礼’,我只是想让你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你若想在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不管何时,都不能丧失自立、自信和自强,一切全要靠你自己。”
说完,父亲转过身,直接去车站买了一张返程的车票,塞到了李政道手里。最终,李政道返回了美国。回学校后,李政道将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不久,他便获得了学院里的最高奖学金。
高野侯:“画到梅花不让人”
在一次国画展览会上,画家高野侯对客挥毫画梅。画家钱瘦铁要画几枝梅花来争胜,有人提醒他:“有‘画到梅花不让人’的高先生在此,你何必多此一举呢?”钱瘦铁说:“野侯先生是‘画到梅花不让人’,而我是‘画到梅花不怕人’!”说罢,他即兴画了一幅,高野侯看后十分敬佩。高野侯的邻居沈蔚文也画得一手好梅花,他打趣说:“高野侯是‘画到梅花不让人’,钱瘦铁是‘画到梅花不怕人’,我可称‘画到梅花吓坏人’!”
李世民的“马粪经济”
唐朝贞观初年,一场灾荒震惊朝野,唐太宗李世民因赈灾的钱不够而焦头烂额。这时,少府监裴匪舒上奏,稱御马监的马粪很多,请“卖苑中马粪,岁得钱20万缗”。李世民同意了这个办法。不久,大臣刘仁轨上奏说:“利则厚矣,恐后代称唐家卖马粪,非嘉名也。”李世民也觉得没面子,就下令停止出卖马粪。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隋唐人的婚姻讲究门阀和门第,但社会观念不认为皇室就是门第最高的,而认为当时社会的五大门阀——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这些旧士族,才是门第最高的。俗语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唐文宗曾想把公主嫁给山东旧士族,遭到拒绝。于是,唐文宗抱怨:“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不及崔、卢耶?”
古人穿鞋不分左右脚
古代鞋子不分左右,叫“正脚鞋”,也叫“直脚鞋”。古代制鞋的材料大多非常柔软,而且制鞋宽松,不讲尺码,只说鞋号,称“脚第几”。中国第一双分左右的皮鞋诞生于1876年,由上海人沈炳根试制成功,可见穿鞋分左右的历史很短。古人的鞋子为何不分左右?可能是因为两只不一样的“鸳鸯鞋”被视为不吉利。
衬衣上的名曲
一次,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回家时换下一件脏衬衣。他的妻子发现衣袖上写满了五线谱,便将衬衣放在一边。几分钟后,她正想把它交给丈夫,却发现衬衣不翼而飞。原来,在她离开时,洗衣妇把它连同其他脏衣服一起拿走了。她奔波了半天,来到洗衣妇的小屋,猛冲进去,抢过了那件脏衬衣,挽救了衣袖上的乐谱,这正是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曾国藩的“外援”
曾国藩为了人格完美,自觉引进“外援”。
“外援”之一是圣人。例如,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五,曾国藩在日记里写道:“早起,高诵养气章,似有所会,愿终身私淑孟子。虽造次颠沛,皆有孟夫子在前,须臾不离,或到死之日可以仰希于万一。”
“外援”之二是亲友。例如,赴京城做官后,曾国藩认识了理学家倭仁。有一天,曾国藩拜访倭仁,倭仁给他提了两条意见:一是“研几”,即看重细节;二是写日课,即每天做一些自己认为必须做的事,坚持不懈。这两条意见对曾国藩产生了极大影响。
曾国藩十分看重“外援”,原因有两个:其一,人本质上总有几分自恋,盲目相信自己的视野、思想、决断。有了“外援”,我们也就有了向自我“开刀”的勇气。其二,不同人的出身、经历、所受教育相异。有的事你做了之后自己可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外援”直言相告,我们也就能更客观地省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