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造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和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多说,一方面帮助孩子积累词汇,另一方面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悠悠是个腼腆的小男孩,平时总是怯生生的,说话更是声细如蚊,教师一有機会就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与他交流时发现,孩子其实不是不想说而是“不会”说,比如有小朋友过生日,其他孩子送祝福时会说“祝你健康快乐,我很喜欢你”“我们是好朋友,祝你开心幸福”……而轮到悠悠时,他踌躇了半天,才小声说出“生日快乐”四个字。
还有一次,晨间计划,悠悠前面的孩子说要去建构区搭建恐龙馆,并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轮到悠悠时,他站起来,说:“我也要去建构区。”然后把前面孩子的话重复了一遍。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他的一个进步,是一种较为适宜他的学习方式。他首先认真倾听了小朋友的表述,然后自然而然地进行模仿。从那以后,我有意制造机会,让他和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搭伴,保证交流时间的长度,引导他们围绕相关话题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实现同伴学习,感受沟通的乐趣。
有一次,悠悠和能说会道的梁小齐一起给大家介绍他俩搭的城堡。梁小齐说:“我们搭了一个大城堡。”悠悠在旁边频频点头并附和:“对,特大一个城堡。”我用欣赏鼓励的眼神看着他说:“哇!‘特大’这个词用得真好,一听就觉得很大很大。那到底有多大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意在鼓励他发表更具有建设性的看法。他低头想了一会儿,看着我说:“有三层。”“哦,你们搭的城堡有三层啊。”“嗯,还有台阶……”两个孩子一唱一和地描述着自己的作品。教师则在仔细倾听之后,将孩子们的语言进行组织归纳,为了提升他们的经验还提到了一些较为复杂的词汇进行回应:“你们搭的城堡真的很庞大,一共有三层并搭着上下楼梯,还分前后院……”
一段时间之后,悠悠开始在做计划的环节中进行“补充说明”。慢慢地,他又从补充附和的角色变成偶尔会主动表达自己意见的角色,再后来他已经可以自信、独立地大胆阐述了。
从不敢说、不会说到主动说,这是个心理建构的过程,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捕捉到了孩子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家长的大力配合。我与悠悠妈进行了多次沟通,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决定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孩子增加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绘本朗读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计划引导孩子去绘本馆游戏,在教师循环指导中有意观察悠悠的表现,采取轮流朗读的方式创造机会让悠悠表达。回到家里,悠悠妈妈每天都会抽空陪孩子读书,用大声朗读的方法共读经典绘本。借助亲子共读的平台,一方面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主动张嘴说话,树立自信心,提升表达能力。
2.理解运用
读书也好,看新闻也罢,每每遇到好的词语时,老师和妈妈总会耐心地给孩子解释清楚并有意引导悠悠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如,在读绘本《鱼就是鱼》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四处跑,去了很多想去的地方。我看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悠悠一开始不理解什么是稀奇古怪,我们就用画图的方法帮助悠悠理解,和他一起画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同时,我们还和悠悠一起用稀奇古怪来对话。妈妈说:“我儿子的小脑袋里装了好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在第二天的区域游戏回顾环节,悠悠自然而然就运用上了这个词。他说:“今天我在美工区用橡皮泥捏了好多稀奇古怪的作品……”
3.丰富提升
能正常完成沟通会话后,我们开始尽可能帮助他使用更高级的词汇丰富语言,将简单句进行填词扩展。如,老师问:“悠悠,你刚才玩什么了?”“积木。”“你在哪里玩积木?”“在建构区。”“你在建构区用积木玩什么?”……一句句追问,直到他习惯完整说出“我在建构区和亮亮用积木搭了一个红灯笼体育场”的完整句型。在家园配合下,教师和家长一起有意为孩子营造说话的环境,并在每一次沟通与交流中给孩子鼓励、评价和提出建议,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引导其在运用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在表达中学会表达,在沟通中学会沟通,在社会交往中学会社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