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教学规律,提高识字教学水平

2019-09-10 07:22:44林月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98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识字规律

林月燕

识字是学生提早阅读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而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是,低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生字,这对学生识字造成了困难。然而,只要我们尊重教学规律,就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果,事半功倍。

一、课堂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规律

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是有规律的,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形象到抽象,不断深化。学生学习好书本知识必须建立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之上,我们决不能忽视这一点。以语文教学为例,教“水”字时,首先要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对“水”的认识,水是流动的、柔情的,由实物到学习它的象形字,由其象形字的形状学习到这个字的字形字义,学生才能真正把握了这个字。在学前阶段,学生就掌握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善于引进这些隐性资源,就能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经验证明,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授予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技能:会谈、会写、会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会思索、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二者有着本质的联系。学生的智能恰恰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比如,在课堂上学习到了适量的文字,孩子会把这些文字迁移到实践中,用它来理解这个世界,从而形成了对某类问题的智能。

智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在实践中,教师应如何做?首先,实施启发式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上我们要避免知识的灌输,教会一定的学习策略,使得他们在有效地吸收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例如,在学习形近字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充分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字的部首来理解形近字的不同意思。

三、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中华民族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有着它们的故事,将这些汉字背后的涵义巧妙地传授给学生,无意中,就促使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我们祖先造字时就非常讲究象形字,如“人”字,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书写来告诉学生,人是需要互相帮助的,你看,一撇一捺,刚好相互扶持,才能在天地间站立起来。就在这样的润物细无声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了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既能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又能防止思想品德教育流于形式。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在心智等各方面都不成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德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安排,需要教师的指导。分析字形法、对比识字法、情景识字法、故事识字法、口诀识字法等识字方法的运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了适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才得以大大提高。识字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識字量。

英国的狄德罗说得好:“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我们懂得了教学当中的四大基本规律之后,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呢?

1.因材施教是关键

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花园里,有的天生就是娇艳的玫瑰、芍药,有的天生就是小花小草,每一个孩子的天性自然有差异,卓越园丁会在教育中把尊重和爱作为核心的养料。当这些孩子的成长显示出参差不齐时,教育工作者就失去了耐性,这显然是违背了教育的初心。有些低年级的学生连“b”和“p”都难以分清,更不用谈大量地识字了,我们必须因材施教,给予不同的教育,才能在让他们扬长避短,达到最佳发展。

2.为人师不停进取是保障

要给学生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要先吸进整个光的海洋。终身学习的理念应该贯穿教师的一生。现实教学中,我们教师经常探讨课堂识字的方法,并竭力将这些方法延伸到课外,因为学习语文,更多功夫在课外。守得住一方净土,但思维的海洋却不能只限制于这一片地方。教师兼容并收,博学多才,语文教师若能在历史的角度去传授语文知识,去教授生动的中国汉字,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能领略到语文学科的美,课堂也会变得多姿多彩。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目标

“我们还把创造认识上争论情景的方法和组织学习讨论的方法列入刺激学习和启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在课堂教学时,要对教学过程的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要适时而有效的提问,特别是易错字、难理解的字,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又能引导学生与老师共同思考,达到师生同步的教学效果。

针对小学生,特别适宜使用直观式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当中要创造情景。创造情景是指将知识合理地运用于假设的环境中,为学生虚拟出环境,使其身临其境,从“现场”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解课文《桥》中的生字“奠”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个字的形状,像一个高脚的杯子,然后教师出示课件,图片显示古代祭祀用的高脚的青铜杯子,底下的“大”字像极了杯子高高的脚。通过直观生动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同时引导他们将这种方法用在学习别的汉字上,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和知识的吸引力。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但是,如果能做到真正把握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这样才会真正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真正掌握一套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方法。

[本文系“识字教学中认写分开、采取多种方法巩固认字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是:GDXKT20519)]

参考文献:

[1](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M].天津人民出版社.

[2]陶行知.行知书信集[M].安徽教育出版社.

[3](苏)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识字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32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识字
启蒙(3-7岁)(2018年8期)2018-08-13 09:31:10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