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多样的小学古诗词教学

2019-09-10 07:22黎瑞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98期
关键词:诗句孙子古诗

黎瑞萍

古诗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它以语言精练、巧妙,想象丰富,意境深刻令后人拍案叫绝,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古诗学习。这些古诗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理解透彻,领悟深入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古诗教学成了许多教师头痛的事。不少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草草了事,从解题、释词,到理解句意,体会诗情全由自己包办代替。他们总认为只要多讲几句,学生多读几次,教学任务就能达到。其实,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因为,整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变成老师拼命塞的“容器”。这样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背道而驰,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怎样才能在古诗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培养呢?笔者认为应该要根据诗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导

教师教学古诗,首先要通过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把他们带到诗情景中去。为此,教师的导语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进行《鹅》教学时,笔者编了一个谜语让学生猜:“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衬衣,脚穿红鞋子,唱歌伸脖子。” 笔者一边念,一边做动作,学生听着老师念谜语又目睹老师的演示,个个兴致勃勃,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很快就猜出谜底,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

又如,笔者教学《所见》时,一边播放轻松悦耳的音乐,一边讲述:有一天,一位诗人在家里写诗累了,他就拿着一把扇子走出家门散步。他走到一片树林里,看见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诗人到底看见一件什么事呢?那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诗,一起走进诗人生活中去吧!

这样自然的引入,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更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看

教材中的古诗大部分都安排了一幅与诗意相关的插图,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些图的作用,其实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且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如《清平乐·村居》,教材的插图趣味盎然,笔者在教学中紧紧地围绕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诗句,带学生走进画面:一条弯弯的小溪旁,有一座茅草房,一对老人在悠闲地聊天,多温馨啊!远处,大儿子在田里劳作;身边,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淘气的莫过于小儿子呢,他自由自在地卧在地上津津有味地剥莲子吃。多么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学生边看图边读诗句,边读诗句边看图,完全沉浸在诗情画意中去,感受到诗词独有的意境之美——诗中有画,画中诗。这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

师:你看到什么?(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看到了一对老人家,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生:我看到了一条弯弯的小溪,溪边有一座小茅房。

生:我看见一位年轻人在锄地。

生:……

你看,学生能根据画面,观察得那么仔细,讲得那么好,想象多么丰富,长期下去,观察能力、说话能力、想象能力一定不断提高。

又如《示儿》,在教学时,我出示课件,伴随着悲凉的乐曲:一间简陋的茅草 。床上躺着一位白发苍苍、奄奄一息的老人家。一位年轻人跪在床前。老人家正用微弱的语气跟儿子交代后事。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他临终跟儿子交代什么呢?请读《示儿》。学生在环境的渲染下,对诗意的理解更渗透,对诗人的爱国情怀更敬佩,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样,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就水到渠成,教学的效果显然易见了。

三、解

解就是理解诗意,句意,甚至诗人当时的背景。这是古诗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让教师感到最头痛的环节。很多的古诗都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特别是诗眼更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才能让学生容易走进诗境。例如,《村居》中的“拂堤杨柳醉春烟”,“拂堤”“醉春烟”这两个词学生不理解,老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图文结合,更赋予形象的讲解,学生的想象,才容易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如,在教《清平乐·村居》的时候,词句中的“无赖”“醉”“卧”学生比较难理解,笔者问:“看到‘无赖’让你想起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笔者趁机点拨:“对呀,这里的‘无赖’是指可爱、顽皮的意思。作者用这个‘卧’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天真、顽皮的小孩在专注地剥莲子吃。多令人陶醉的画面啊!”通过老师的悉心引导,学生品词眼,扣文眼,使枯燥的诗词教学充满生机。

有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教师可以利用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的方法,让学生更明白作者当时的情感或所表达的哲理。

四、读

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揣摩诗句的意思以及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读中感悟,真正收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而且古诗词对仗工整,平仄有序,富有韵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美的熏陶下,往往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如教《清平乐·村居》,笔者放手让学生尽情地朗读。他们时而击掌而各,时而踏节而和,忘我地走进文本: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样灵动的诵读使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美的词韵、美的词境、美的享受在学生心中悄悄萌长,他们身心愉悦,其乐融融。

又如《小池》,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小池优美的风光。整首诗意境清新,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让人读起来仿佛置身美景之中。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的:闭眼听老师范读,脑海里呈现画面,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读才能读出诗的韵味,走进诗的意境呢?学生非常感兴趣,纷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有的摇头晃脑,有的打着拍子,还有的充满激情,有的抑扬顿挫……这时,教师再出示诗的节奏: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让学生再轻声诵读,然后比赛读。学生通过比较,尝试,评议,很好地把握朗读这首诗的技巧,他们的语调轻重有致,富有韵味,真正与诗境融为一体,领路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五、演

在古诗教学中,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可根据诗意编演一些课文剧,特别是低年级,生动形象的表演更能帮助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如教古诗《鹅》,让学生扮演骆宾王,走到花园的池边,看见一群白鹅在游泳,他摇头晃脑地吟诵这首古诗,仿佛面前就是一群雪白无暇、悠闲自在的白鹅。又如教二年级《锄禾》,对于低学生来说,跟他们讲珍惜粮食,不要浪费粮食的大道理,根本听不进去。于是,笔者采取了表演的方式进行,用演爷爷和孙子的对话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对话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孙子:爷爷,我放学回来啦!

爷爷:哦,乖孙,回来了,今天老师教了什么知识呀?

孙子:语文老师教了一首古诗,叫《锄禾》。

爷爷:锄禾是什么意思?

孙子:在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

爷爷:你背一次给我听。

孙子:好呀!(背诵)

爷爷:这首诗讲谁的?

孙子:讲农民在地里辛勤劳动,汗水一滴一滴地落在土里。

爷爷:哦,农民伯伯多辛苦呀!

孙子:对呀!所以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种来的粮食,一粒也不能浪费。

爷爷:(笑)原来我的乖孙这样懂事啦!

通过生动的对话表演,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对诗句内涵的体会。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艺术素质同时得到培养。

六、诵

音乐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旷神怡。在古诗的教学中,借助音乐来渲染情镜是理想的手段。特别在背诵古诗时,配上恰当的音乐,更容易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审美能力。如教《春晓》,在指導诵读时,可以配上《空山鸟语》的音乐。在教《画》时,配上《高山流水》古筝的音乐,让学生诵得情感洋溢,如痴如醉。

总之,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多想办法,善于挖掘有利因素,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把握教材,创设多种的教学方法,效果一定理想。

猜你喜欢
诗句孙子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劳劳亭
孙子壵
孙子列传
孙子垚
孙子垚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