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观园”女子图鉴

2019-09-10 07:22:44洪艳
作品 2019年12期
关键词:女工底层冲突

洪艳

《生活在高处》也算得上是一场“观园”绘事,但此“观园”非红楼“大观园”般姹紫嫣红,最后还读者一个“白茫茫,大地一片好干净”怀金悼玉的结局。这座“观园”从彤子铺叙的文字颤动伊始就注定了尘土飞扬的灰色调,弥漫着人间尘土的字里行间惹人泪下。作为女性读者的我,读罢文本竟辨不清是泪迷了双眼还是尘埃仍未落定的迷蒙错觉,只当在一场生命游走里体验了不一样的坚硬人生。

可能有人会界定这是种“底层书写”,但我并不认同用“底层”这样的概念来评述作品。这并不是出自于我对女权或女性的偏心,而恰恰是站在了一个客觀冷静的立场审视女性的生存空间,进而推及男性在社会演进过程中的空间状态的观察。因为“底层”一词一旦浮出,就亮明了你作为高层的身份,可实际上,这世界没有谁是没遭受过“底层”经验的,那么到底谁是“底层”?所以我觉得彤子的标题——“生活在高处”,这“高处”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甚于米兰·昆德拉的“别处”。“别处”是视线空间的逡巡感,也可能包含着意欲飘浮于现实之外的无力感;而这“高处”,何止是文本中佟四嫂、冯珠珠、程有银、夏双甜、刀小妹等作为建筑工地女工身份的定位,也可以是她们身上与文本出现的各色男性相比而言所闪耀出的人性高格,甚至可以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在文本空间落差上对于经历苦难的人物内在精神的仰视。所以,我以为这样的女性书写是有别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发展态势中的“身体写作”与“精神自恋”的。

通过文本细读,我想彤子传达出的忧虑是多层面的。一是文本中带着尘土气息的建筑女工们,她们身上所展现出的真实性,包括了身份真实和事件真实,是作为我这样从未经历过如此生活的读者所未能构想得出来的。我并不知道,于我之外的世界还有一群如此值得尊敬的人真实地存在着,她们的苦未必有几个人能知道。二是这些女工的身上,有抗争,有屈服,有奋进,有无奈……她们的人生变动中与这个社会形成的城乡差异紧密相关,她们与生活产生的冲突是城乡文化的冲突,也是人性善恶两面的冲突。三是这个看似男性主宰的社会,正悄悄地在传统与现代转变中日渐撕裂了它的权威性。从近三年全球女性就业报告中就可以看出,中国女性的就业率均高达72%以上,稳居全球首位,中国女性当之无愧成了“全世界最勤劳”的人。是喜是忧呢?四是关于女性“洛神笔法”的书写已经被悄悄地破了局,我们还可以怎样去表现、书写、赞美女性,似乎的确需要重新思考,不仅仅是女性作家。

猜你喜欢
女工底层冲突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环球时报(2022-04-16)2022-04-16 14:38:15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32
纺织女工
当代工人(2020年8期)2020-05-25 09:07:38
皮带女工
当代工人(2020年1期)2020-05-11 11:47:32
建筑女工
当代工人(2017年9期)2017-05-26 17:33:52
女工
中国农资(2014年3期)2014-05-21 03:16:02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0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47
略论“底层”
杂文选刊(2013年7期)2013-02-11 1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