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希
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国孩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记忆:小时候曾领过一颗乳白色的小糖丸,甜甜的,入口即化。在那个物资匮乏、缺吃少穿的年代,这颗甜甜的小糖丸,成了多少人的“甜蜜”回忆。然而,就是这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糖丸,却是无数中国孩子的健康保障,彻底消灭了中国土地上的脊髓灰质炎。
2019年1月2日,糖丸的研发者、92岁的病毒学家顾方舟因病逝世。直到这时,很多人才第一次认识了这位了不起的“糖丸爷爷”。
临危受命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儿童急性病毒传染病,这种病毒极易传染,好多孩子感染后会落下终身残疾,有的截肢、瘫痪,有的甚至失去生命。在20世纪50年代,脊髓灰质炎疫情给中国带来的恐惧是深切的。
1955年,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爆发大规模疫情,1680人感染,其中466人死亡,随后疫情迅速蔓延,全国闻之色变。
1957年,31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进行脊髓灰质炎研究工作。他调查了国内几个地区脊髓灰白质炎患者的粪便标本,从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等十二处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并成功定型,并发表了《上海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离与定型》。这项研究,是中国首次用猴肾组织培养技术分离出病毒,并用病原学和血清学的方法证明了Ⅰ型为主的脊灰流行。以此研究为标志,顾方舟打响了攻克脊灰的第一战。
一支脊灰疫苗研究协作组随后成立,由顾方舟担任组长。为了进行自主疫苗研制,政府在云南建立了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以此作为中国脊灰疫苗生产基地。当时的生产基地选址在云南昆明的玉案山上,山上一片荒芜,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那时候我们没有房子,住都没地方住,搭起炉灶来就那么干,吃也吃不饱,真是太艰苦了。”回忆当时,顾方舟曾这么说。顾方舟与科研团队就扎根在这样一座荒山上,与死神争分夺秒。
科研团队自己动手建房子、运设备,只用了9個月时间,拥有19幢楼房、面积达13700平方米的疫苗生产基地就建成了。
以身试药
顾方舟制订了两步研究计划: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在动物试验通过后,进入了更为关键的临床试验阶段。按照顾方舟设计的方案,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三期。
疫苗临床试验Ⅰ期阶段需要在少数人身上检验效果,这就意味着受试者要面临未知的风险,顾方舟毫不犹豫地做出自己先试用疫苗的决定。冒着可能瘫痪的风险,顾方舟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一周过后,顾方舟的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然而,他的眉头锁得更紧了。因为他面临着一个他一直担忧的问题—大多成年人本身就对脊灰病毒有免疫力,必须证明疫苗对儿童也安全才行。
当时,疫苗研制已经进入最后的临床检验阶段,顾方舟和他的团队对疫苗的安全有着充分的自信,可是如果一点风险都没有还做试验干什么?顾方舟说:“我自己的孩子不吃,让别人孩子去吃,这不太仗义。”于是,他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用自己刚满月的独子做试验。在他的影响下,研究所的同事们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疫苗,为Ⅱ期临床试验安全性和药效的初步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撑。
接下来Ⅱ期临床试验是安全性和药效的初步评价。1960年,2000人份的疫苗在北京投放,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有效。Ⅲ期临床试验是对疫苗的最终大考—流行病学检测。顾方舟将受测人群从2000人一下子扩大到450万人,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沈阳等大城市展开试验。近一年的密切监测表明,各市脊灰发病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三期临床试验的圆满成功,表明顾方舟研究的疫苗可以投入生产、给全国儿童服用了。
疫苗策略
如果仅仅是发明了脊髓灰质炎疫苗,顾方舟还不足以让无数中国家庭受益。免疫,在顾方舟眼中还是一场战役,想要打赢这场战役,还要讲求一些策略。
疫苗有“死”“活”之分,当时美苏两国已研制出的脊灰疫苗普遍采用注射式死疫苗。对此,专家观点分两派:一派认为死疫苗安全,活疫苗被排出体外后可能会在粪便中恢复毒力;另一派认为活疫苗从体内排出后,分布于环境可成为天然疫苗,有助于形成人类的免疫屏障,而死疫苗不能。
就在大家争论研发活疫苗还是死疫苗时,顾方舟敏锐地发现死疫苗并不适合中国国情。首先死疫苗价格非常昂贵,中国需要免疫的孩子上亿,国家承担不起这笔费用;其次,给孩子打针注射需要庞大的专业防疫队伍,这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死疫苗虽然能降低发病率,但控制疫情的效果不甚满意,如果疫苗注射次数不够,血液中抗体维持时间短,那将仍有可能引起流行。这种情况已被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观察材料所证实。
顾方舟抱着厚厚的研究论文,反复推敲琢磨,最终下定决心建议国家取消死疫苗方案,选择活疫苗的技术路线。
疫苗实现批量生产之后,该怎么送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体里?这也需要策略。
美国的孩子可以到保健站去打针,但这种平常的方法在当时的中国却行不通。远在西藏高原、新疆大漠、贵州深山的孩子都需要无一例外地进入防护屏障,稍有疏漏,病毒就可能爆发。那时没有冷链,怎么让疫苗有效地在全国短期内流通?顾方舟想到了糖丸。疫苗最开始是液体的,运输困难,糖丸发明后,防疫人员只需将糖丸放进保温瓶里再装上冰块,就能保证活疫苗的效力。
这些策略,让糖丸疫苗迅速扑向中国的每一个角落。1965年,全国农村逐步推广疫苗,从此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免疫,病例数继续呈波浪形下降。1990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此后几年病例数逐年快速下降。自1994年发现最后一例患者后,至今没有发现由本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西太平洋地区已经消灭脊髓灰质炎。“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当时的卫生部举行,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从1957年到2000年,从无疫苗可用到消灭脊髓灰质炎,顾方舟一路艰辛跋涉,奉献了40多年的计划免疫策略没有漏掉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