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艘核潜艇诞生聂帅签发“尚方宝剑”

2019-09-10 07:22
科学大观园 2019年20期
关键词:核动力核潜艇潜艇

1958年6月,国防部聂荣臻元帅办公室。一份外军情报汇总和几则外国电讯放到了聂帅的办公桌上: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从1954年初下水,到1957年4月第一次更换燃料棒时止,总航程达6万多海里,其间大部分是潜航,“鹦鹉螺”号仅消耗了几公斤铀。同时,“鹦鹉螺”号展示了核潜艇的作战能力以及令人恐惧的隐蔽性和灵活性。

几天后,这些资料和一份聂帅亲自写的更详细的《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送到了中南海。两天后,中共中央批准由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中将组织领导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海军科学研究部部长于笑虹具体负责。审批速度之快,出人意料。

首批核潜艇研制人员集结了各科专家共29名,这都是全国潜艇和舰船方面的精英。那时,别说核动力潜艇,就是核物理方面的人才也没几个。那时的资料非常少,能见到的国外核潜艇资料,只有公开发行的《简氏防务年鉴》上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以及一件我外交人员从国外带回来的核潜艇儿童玩具。玩具很逼真,听说这种玩具在市场上很快就不销售了,因为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它泄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对中国海军建设提供过不少帮助,但在核潜艇研制上,苏联军方始终守口如瓶。

1959年国庆节,赫鲁晓夫率团访华。毛泽东向他客气地提出希望帮助中国研制核潜艇。赫鲁晓夫傲慢地说:“核潜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你们搞不了!”不久,一句名言便传遍了部队、院校和全国的相关科研单位——毛泽东事后愤愤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然而,研制核潜艇的道路上布满荆棘。1960年初,二机部组建反应堆研究室,开始核动力研究;海军和一机部共同组建核潜艇总体研究室,负责总体设计、研制和任务的安排落实。当时的核潜艇设计完全是“纸上谈兵”,因为就是白纸一张,什么也没有。当时我们仿制苏联导弹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鱼雷更不用说,另外潜艇的通信、导航都是空白。

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再加上苏联撤走专家,使我们没有力量同时支撑原子弹、导弹与核潜艇三个大摊子。严峻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集中力量先搞“两弹”,核潜艇研制工作暂停。核潜艇工程开始进入冬眠期。

1965年3月20日,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会议,宣布核潜艇研制重新上马。但谁都没有想到,正当研制工作突破重重难关进入攻坚阶段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船舶工业各工厂、科研单位普遍陷入瘫痪状态。核燃料工厂发生了严重的武斗,核潜艇反应堆燃料棒的生产被迫中断。1967年6月25日,有关核潜艇的秘密会议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核潜艇研制单位的300多位厂长、所长、党委书记及专家、技术人员等,济济一堂。他们中很多人是从批斗会场赶来的。9时多,聂荣臻气宇轩昂地走进会场,很长时间没穿军装的聂荣臻元帅特意穿上一身崭新的军服,元帅的话掷地有声:核潜艇工程是关系着国家安危大计的重要工程。这项工程,不能等!不准停!必须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会后,他又簽发了一份《特别公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军委发出的第一个“特别公函”,要求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核潜艇研制工作。

有了这把尚方宝剑,所有被迫停产的工厂、科研所都逐步恢复了工作。核潜艇技术工艺复杂,一艘核潜艇就是一座浮动的海上科学城。一艘核潜艇的发电量可以满足一座中等城市的照明用电。据统计,建造第一艘核潜艇所需的材料有1300多个规格品种,装艇设备、仪表和附件有2600多项、4.6万多台件,电缆300多种、总长达90余公里,管材270多种、总长30余公里。参与这些材料设备的研究、设计、试验、试制和生产的计有2000多家工厂,协作规模之大在中国造船和军工史上都是空前的。

核潜艇工程的核动力装置由核动力研究所负责研制,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是彭湃烈士的儿子彭士禄。在核潜艇被迫下马的两年间,彭士禄综合同行们的正确意见,提出核动力研究不能只凭一腔热情蛮干,稳妥第一,最好先搞一个陆地模拟堆,充分研究改进后,再安装到潜艇里去。不久,主持核反应堆总体设计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与数十名设计人员,被秘密地集中到一个海岛,全封闭地向核动力装置设计发起最后冲刺。反应堆试验终于如期达到预定要求。共和国核潜艇的龙头工程终于被攻克了。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攻击型鱼雷核潜艇下水了。1974年8月1日正式服役,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强军梦的庞然大物从水中浮起,标志着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中国人仅用10年时间,就研制出了国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

来源|人民政协报

猜你喜欢
核动力核潜艇潜艇
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奠基者——彭士禄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俄罗斯最强大核动力破冰船开建
潜艇的由来
潜艇
中国巨轮持续远行的“核动力”
潜艇总动员4
中国核潜艇亮相备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