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世界級歌王、20世纪俄国大歌唱家夏里亚宾这个名字,耳际就会响起那支深沉、悲壮的《伏尔加船夫曲》。当他演唱这首古老的俄罗斯民歌时,人们似可以听见纤夫的沉重脚步声、他们的呼唤和内心的力量……
夏里亚宾1873年出生在俄国喀山一个贫苦农民家中。他只读了几年小学便去当学徒,学过鞋匠和木匠。侥幸的是上天赐了他一副好嗓子,声音洪亮,音域宽广。
1894年夏里亚宾闯荡到首都彼得堡,跻身著名的马林斯基剧院。
1936年2月至4月,夏里亚宾来中国演出。他在上海、哈尔滨、大连、天津和北平五大城市举行了独唱音乐会,受到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在世界级声乐大师中,他是第一个来中国演出的。
第一站是上海,上海文艺界知名人士举行了一个茶话会欢迎贵宾。会开到一半,梅兰芳忽然站起来向客人表示歉意,说晚上还有演出,需要提前离开。夏里亚宾听了非常吃惊,他说:“我的习惯是,演出前夕决不参加宴会,连说话都要尽量减少。这样到了唱歌时才能保证精神饱满,发音清亮。”这一席话梅兰芳牢牢记在了心里,后来还把这件事讲给青年演员听,告诫他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嗓子。
结束了上海之行,夏里亚宾前往哈尔滨。俄苏文学研究专家高莽当时还是哈尔滨的小学生,他一直记得这件事。夏里亚宾到来时,全城沸腾,俄国侨民更是欣喜若狂。
随后,夏里亚宾在大连举行了一场演出,之后又去天津。后来成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的沈湘和戏剧大师曹禺都去聆听了演唱会。
夏里亚宾北平音乐会的票价平均为六块“袁大头”,但仍然被抢购一空。当时年仅20岁的青年李德伦,在观赏完他的演唱会后迷上了音乐,日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指挥大师。
1938年4月12日,65岁的夏里亚宾因败血症在巴黎与世长辞。
(摘自《名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