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老范

2019-09-10 07:22:44贾大宇
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陈明书家投递

贾大宇

老范名叫范如家,今年57岁。1982年,他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原九台市供销社土产公司工作。1991年,由于企业改制,他下岗丢了“铁饭碗”。为了生计范如家去建筑工地当过力工、蹬过倒骑驴、走街串户卖过水果,无论做什么他都毫无怨言、任劳任怨。2001年,一个偶然机会,范如家被招录到原九台市邮政局,成为一名合同制投递员,负责九台街道办事处辖区内5个社区、21个事业单位、5.5万人的邮政投递工作。

从事投递工作的最初几年,范如家所负责的投递区都还是平房,居民多,房屋密集,巷路狭窄,赶上雨季,道路泥泞,自行车根本没法骑,只能靠推,而且还要一边走一边清除自行车上的淤泥,走走停停,一天下来60多公里路程。面对这样的实际困难,谁都怕到这个区域投递,然而范如家刚上岗就挺身而出担起这一重任,一干就是14个年头。由于路程远,他每天早晨6点多就从郊区的家里赶到邮政局整理报纸、杂志、挂号信等邮件,然后骑着自行车,奔波于八卦阵似的棚户小巷,常常完成投递任务回来时已是万家灯火、满天星斗。

投递区内有一家部队,距离城区相对较远,途中还要经过一段长长的坡路。一年冬天,雪异常大,天冷路滑,去的时候是上坡,自行车没法骑,他正准备推车上坡,忽然,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个人正拉着一个手推车,车上装了满满一车烧柴,吃力地往坡上爬,上一步退半步,十分艰难。范如家连忙快走几步赶上去,来到小推車后面,用一只手推自己的自行车,腾出另一只手搭在小推车上,用力推着,一人两车奋力前行。

终于到了坡顶,范如家已是满头大汗,工作棉服被汗水浸透,后背挂着白霜冒着寒气,很快就冻得硬邦邦了。拉车人连声道谢,可他却笑着说:“谁都有难处,搭把手,不算什么。”等完成了投递任务,汗水退去,他身上就像穿了一件用冰做的铠甲。

单位了解到他工作如此艰辛,准备为他优先配备一辆摩托车,以减轻他的劳动强度,可是他说什么也不要,笑呵呵地说:“我跟我的这辆自行车是老感情了,天天叮叮当当地不寂寞,再说也健康安全环保呀!”硬是把大家都求之不得的好事让给了其他同事。

2003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因为前一天有几户人家家里没人,邮件没有送出去,为了不耽误他们接收也不影响自己当天的投递,范如家起得很早,送完了没有送出去的邮件,准备回家吃早饭,为了不耽误上班,他选择了一条近路。当他推着自行车经过一座铁路桥的时候,突然发现桥下河边乱石中躺着一个孩子,一动不动。一定是不慎从桥上摔下去掉到河里的,想到这,范如家立即放下自行车,毫不犹豫地从五六米高的铁桥上跃下,跳到水里,把孩子抱上岸。此时孩子全身冰凉,脸色惨白,看来摔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范如家马上脱下工作服盖在孩子身上,抱起孩子送往医院。由于孩子被及时抢救,很快脱离了危险,保住了生命。原来这个孩子是临近村里杨家的小儿子,上学时只顾玩不慎从铁桥上掉下,桥下水虽不是很深,但乱石遍布,距离又高,小孩多处摔伤,失去知觉,如果没有范如家的及时施救,后果不堪设想。孩子得救了,家里人到处找救命恩人,可是范如家早就悄悄地离开了,继续他一天的投递工作了。

2004年的一次投递途中,范如家骑着自行车行至原跃进街29组陈明书家门前时,发现有滚滚的浓烟从他们家的窗户不断冒出,他马上意识到这家一定是意外失火了。这时火势刚起,并不是太大,他停下自行车环顾四周,一个人都没有,他预感到这家可能没有人在家。陈明书家是平房,与其他居民家的房子连在一起,火势如果不能马上得到有效控制,很有可能会殃及其他人家,那样势必造成更大的损失。想到这,他立即大声呼喊周围邻居救火,并跑到附近的食杂店拨打了火警119电话。很快陈明书家周围聚集了很多人,都在七嘴八舌、指手画脚地讨论如何施救。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正在许多人踌躇不前之时、正在许多人不敢“冲锋陷阵”之时,只见范如家脱下工作服,一手一只水桶一溜小跑来到陈明书家窗前,飞起一脚踹开窗户,一阵热浪涌出,他全然不顾,两桶水倒进去,火势小了许多。围观的群众这时才反应过来,大大小小地水桶、水盆接连不断地递到范如家手里。在范如家的带领下,火势得到了控制,消防队水车到来后很快将火扑灭。由于报警及时,扑救及时,火灾没有给陈家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更没有殃及整个巷子的其他房屋。

范如家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平和、诚恳,是个热心肠。由于每天往返于城郊之间,不方便进城的居民经常会求他代买一些东西,范如家只要能办到的从不推三阻四,二话不说尽力帮忙,一来二去他和投递区的居民越来越熟悉,求他帮忙的人越来越多。在十几年的投递工作中,他无数次帮助老弱病残人员取送邮件、代买物品,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家住福兴小区的张先生和80多岁的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并且他本人患有类风湿,行动非常不便,生活也比较困难。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经常会给他邮寄药品和生活用品。多年来每次寄来的邮件,范如家都帮助老人取回,送到老人家中。时间长了,人也熟了,有时老人需要买药,他就直接把药买了,送到老人床边,老人及其家人被他的行为所感动,尤其是老人的儿女们,认为范如家帮助远在外地的他们解决了很多一时不能解决的困难。逢年过节,儿女们在给张先生邮寄物品时都会给范如家带上一份,但范如家坚决不收,总是笑着说:“顺便的事儿,不算什么,不用客气。”把礼物硬是留给了两位老人。

像这些帮助群众的小事,范如家每天都在做。在他投递的区段,马路边有一所小学,每遇到学生放学,他总是要停下来,帮助小学生们观察来往车辆。低年级的小孩过马路,他总是要牵手把孩子们送到马路对面。“家家一个宝儿,注意安全还是好。”范如家天天告诫孩子们、天天不厌其烦地做着他认为必须要做的事儿。

范如家单位在市里,但他家住在离市区3公里外的农村九郊办事处小河沿村六社。社里绝大多数都是农民,他们都有责任田,种植水稻和玉米等。这几年,外出打工挣钱多,村里边很多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农田作业如春播、夏锄、秋收重要时节,劳动力比较紧张,范如家经常利用下班,周日和节假日休息时间,帮助缺乏劳力的家庭下田劳动。特别是对那些老弱病残、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帮助种地、割水稻、收玉米、修缮房屋、庭院等。只要他知道需要帮助的人和事,都会给予热情的帮助。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典型就是一个标杆。范如家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去年年初,范如家还主动申请加入了九台区志愿者协会,在区邮政局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队,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如今,伴随老范的还是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还是那两只褪了色的帆布袋;每天依旧穿行在接头巷尾,依旧为投递区的老百姓做着他能做的、该做的事,每次依旧会笑着说:“谁都有难处,搭把手,不算什么。”(作者单位:中共长春市九台区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陈明书家投递
智能投递箱
工业设计(2023年1期)2023-03-02 10:08:12
传统与文化的“投递”
中外文摘(2022年13期)2022-08-02 13:46:16
杂说书家之性灵
友谊的小船
友谊的小船
大美不言 大朴不雕——记青年书家郭汉亮
晚明书家邢侗
大迷宫
百灵鸟的心愿
头发长了
故事会(2014年7期)2014-05-14 15: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