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籍和实体书店式微的现状,令无数人陷入回忆。从前的日子很宁静,静到常常会“闲读半日”“围炉读书”“雪夜读书”。纸质书籍的墨香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地积淀于人们的意识深处。
犹记那“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南阁子”,读书万卷,手不忍释,“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桂影、清风、明月与书本融为一体,共同构筑起一个读书人的精神世界。这样的世界几乎是每一个读书人的理想愿景。阅读活动与周围环境产生的内在默契,已经与书籍一样,成为公众不可或缺的精神体验,也证明了阅读“仪式感”的不可替代性。
怎能忘记那缕缕清幽的书香?怎能忘记那传统木版水印、拱花饾版所产生的凹凸立体感?多少人爱书爱得如痴如醉,尽心去打扮自己的书,贴一枚藏书票,钤一方藏书印,扉页写上几句感言,也因此流传下来许多动人的爱书故事。古人爱书,印制书时用加了香料的墨汁、糯米调制的糨糊,书页中夹上香芸草,成书后再配以檀木书匣,这样打开书后自有一股香味溢出。西洋的古书,还含有羊皮纸的古香,据说贝叶经上含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时代的快速变迁,可以让许多旧物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有形的物质可以消亡,而无形的温度却不会被遗忘,纸质书、书架、书屋是读书人的精神图腾,承载了不可取代的意义。
怎能无视那泛黄的书页上流淌的历史和情意?从古旧書摊上淘到一本老旧书,似乎能触摸到先人的手泽,透过殷红的藏书印,寻觅流传的轨迹,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会浮现在眼前。校园里有许多青涩的故事是从一本书的借阅开始。就是一本偶然保存下来的儿时课本,那磨破的书角,那用红铅笔画的杠杠,也会勾起多少美好的回忆。
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网络时代大众的阅读需求,必须变革。但是,纸质书籍不会退场,只会出落得越发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