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玲
《指南》指导下的音乐欣赏活动,重视幼儿内在的体验与感受,尤其注重幼儿自主的感知、想象与感受,强调幼儿自己对作品的感想,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引导幼儿与音乐作品进行心灵对话,允许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具体的欣赏过程中鼓励并尊重幼儿用语言的、身体动作的、表情的方式进行表达,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是有效组织教育活动的前提,让幼儿沉浸其中,获得审美体验是关键。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幼儿完成音乐欣赏活动呢?
一、 选择富有审美趣味的作品,注重激发幼儿音乐审美情感
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选择音乐欣赏教材和内容时往往能够做到形式较简单、篇幅较短小。但是我们不能只考虑到幼儿的接受水平而忽略了幼儿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和发展。例如,《小鸡出壳》轻快活泼、有着鲜明的节奏性;《春绿江南》抒情柔美、轻快流畅、连绵起伏、优美典雅,给人一种恬静又不失灵动的感觉;《梦幻曲》那如梦如诗般的优美旋律能使人产生舒适恬静的梦幻感觉;《洋娃娃的葬礼进行曲》则低沉缓慢,充满了悲伤和无奈;《花木兰》介绍豫剧的唱腔、动作特点。通过对各种不同性质、风格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对比,可以使幼儿了解音乐作品在情绪、情感上的更细微差异。
二、 强调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注意发展幼儿的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
长期以来,在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中采用的是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录音、录像或现场表演)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唯一教学程序的倾听模仿式教学模式,由教师选择教材、制定教学程序,提供教学任务,通过讲解或示范,让幼儿倾听、记忆、模仿。这种单向封闭的活动程序忽视了幼儿作为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及潜在创造性,显然与幼儿在音乐领域中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太远。
三、 巧妙设计图谱,直观地帮助幼儿理解和把握音乐特点
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巧妙地设计图谱,可以更加直观地将抽象的音乐展现在幼儿面前。图谱教学手段是幼儿园教师常用的策略之一,可以实现音画沟通,使幼儿更容易理解音乐、熟悉音乐特点。在图谱音乐活动前,教师应先细致地分析及研究,通过对音乐特点的认识,有意识地设计图谱,图谱中符号的数量、变化次数、行数要与音乐曲式结构相一致。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尽量将图谱直观化、简洁化、生动形象化,使幼儿便于理解。例如,大班音乐欣赏《花儿朵朵开》,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中符号的数量、变化次数、行数结构,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把握花开的过程,即:花骨朵——渐渐开放的花——怒放的花——风中的花。
四、 通过游戏表演加深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音乐的特点,巧妙地将游戏融入到欣赏过程之中。许多音乐欣赏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较好的表演游戏。欣赏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层层深入地引导幼儿熟悉音乐和熟悉表演的过程,直至最后能够完整地跟随音乐进行游戏表演。比如在欣赏音乐《快乐的小鼹鼠》时,A段:老师扮鼹鼠妈妈,幼儿扮小鼹鼠,“妈妈”带小鼹鼠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去参加森林舞会,可总有一些调皮的小鼹鼠一会儿离开队伍但又迅速回到队伍,因为一个人行走真的很危险。B段:走到半路,突然!鼹鼠们紧张起来,听前面好像有危险。C段:小鼹鼠们来到一个美丽的花园,这里有绿绿的草地、美丽的蝴蝶,到处散发着花的香,小鼹鼠忍不住和蝴蝶和朋友们一起跳起了舞。小鼹鼠突然跑掉,原来他们听见狮子来了。通过音乐游戏表演,有效地达到了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
五、 创设语言情境,帮助幼儿在音乐和故事情节、情境、角色、场景间建立一定的联系
在音樂欣赏教学中,教师可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氛围,让师幼共同分享音乐所蕴含的丰富世界。通常,以语言来创设音乐欣赏情境是最简便也是最为有效的策略之一。在利用语言创设情境时,教师可采用自编故事、情境讲述、儿歌等方式,帮助幼儿在音乐和故事情节、情境、角色、场景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以辅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欣赏活动这个平台,不断学习新的理念、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音乐能力,同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入深厚的感情,通过欣赏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融入音乐,让音乐充满快乐,让快乐充满音乐欣赏活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