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爱成美

2019-09-10 07:22冯卫东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19年7期
关键词:二中南通学校

冯卫东

【关键词】善良;善于爱;教育之美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4-0062-03

几年前,我应苏北某市教育行政部门之邀,为当地一所普通高中设计、策划迎“四星级高中”验收的教师论坛。看他们给我提供的一些有关学校办学历程、教育特色和发展愿景等方面的资料,我锁定“爱”和“美”二字:学校有着大爱传统;校长是一位富有理想情怀、不无唯美情结的女性,她立志祛除唯分是瞻的教育弊病,努力要把学校办得美一点,把师生带往一个比较美的境地。“不忘本来,走向未来”,我决计在“本来”的“爱”和“未来”的“美”字上做文章;又鉴于当下很多教师心里也想着爱学生,有此初衷,却不知道怎么去爱,不知道怎样的爱才为学生所悦纳,我最终把论坛主题确定为四个字——“善爱成美”。想爱、愿爱是不够的,还要善于爱,如此才能成就或创造美。后来论坛获得成功,成为“四星级高中”验收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亮点。

读南通二中有关“敬孺爱育”的思考、实践及相关事例的文字,加之自2018年8月来二中挂职,将近一年时间里,与很多同事、教师交往所获得的切己认知和感受,我自然联想到上述四个字。下面着重就其中的“善”字来谈一些体会和感想。

“善”有“善良”“善行”“良好”“友好”“擅长”等意,这里只取“善良”和“善于”两个义项来谈。

先说“善良”,这是作为一种伦理价值的“善”。爱必须以善为前提和基础,“失(悖)善之爱”不是爱,自然也不是我们以及学校教育所需要、所追求的爱。世上还有“失(悖)善之爱”吗?有的,正如清人魏际瑞所说:“爱人不以理,适是害人。”(如果不是出于正理去爱一个人,就是害了这个人)那种“以学生为手段”、将其作为挣分工具或者旨在获得教师一己之利的“爱”不是善的;那种不积极地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向他们传导正能量,而教给学生诸如自私、狭隘之思想和行为的“爱”不是善的;那种以“人心惟危”等一些“经验之谈”告诫学生,让学生太多地警惕周边社会,使其过度设防,乃至对社会或他人产生不应有的敌对心理等的“爱”的行为不是善的;那种只顾自我班级或小圈子、小团体,而不与人和、“以邻为壑”的“爱”的举动也不是善的……上述诸种“以爱的名义”所行之实并非“罕见”,这样的“爱”越多,情感表达越强烈和深刻,学生对它越盲信,那么,结果必然越偏离“善”的正轨。

南通二中所行之“爱育”,是以作为伦理价值的“善”为基础的。这里只讲一讲我的一些直接感受:我来这里不到一年,常常为领导、教师、后勤服务人员和学生所不时地又较为强烈地释放出来的善意所包围,我常感叹,如此的人际氛围在当今这个充斥着“精致的功利主义者”(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语)的社会中不免“稀缺”。很多熟悉二中的人告诉我,这里人际关系历来比较简单,大家彼此间亲和力很强,一人有困难,其他人都会表同情,伸援手。过去,学校处于城乡接合部,不少人有着一股“乡下人”的淳朴之气,现在则进入较为繁华的都市圈,但如此的人际风尚却一直传承下来,未曾有任何“变味”。代代相承、为大家耳濡目染并因而潜移默化影响和改变人的风气和风尚理应是一种良善“文化”吧,那么可以说,学校已然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较高层次、较高境界的管理范式——“文化管理”,它又常常反过来促成“制度管理”的提效,“人格管理”的有力,从而整体推动学校朝着一种和谐发展的方向行进。

不要小觑和睦敦厚的人际关系与氛围,这一定是来之不易的,它也一定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背景。譬如,这所学校在爱中诞生,它本身就是大爱善举的产物;譬如,在每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上,学校都涌现出一些可圈可点乃至可歌可泣的善人、善事,他(它)们久久为功,使学校积淀了日益丰厚的“善因”和“爱果”;再譬如,学校在制度设计层面也颇见细心和匠心,制定出明确的为人处事标准,像前面陈育彬校长所说的“南通二中学生标准”,那些简明扼要的文字中萦绕和洋溢着“善意”。学校这样要求,学生也努力这样做;易言之,因为一届届学生正是这样努力“做过来”的,现在则通过“标准”的形式将它“说”出来,使之得以彰显与强化,进而为大家“唱得响”“记得住”和“带得走”……南通二中校训是“笃实”,二中人正是这样的“笃实人”,“笃实”并非只就行为而言,它更是一种品性,在一定意义上,它与“善(良)”可谓一意两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看不到、找不出所谓的“虚善”之举;而所有的“善”说到底就是为人、为事既真诚,也笃实。

再说“善于”,这主要是就爱的方法和策略而言。有爱心固然重要,还要有“爱方”——爱的方法和策略。“方向比方法更重要”,出诸良善伦理的爱心即是一种正确的“爱的方向”,它还要仰赖良好的“爱方”来加以实施和实现。

南通二中张日华老师对“教育爱”(亦即“爱育”)这一问题有较为深刻、独到的研究,曾在《江苏教育研究》发表《道德爱与专业爱:教师爱不可或缺的双重内涵》一文,这是我以“爱的教育”或“爱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到的所有相关文章中颇有功力和水准的一篇。他所提出的“双重内涵”富有见地,过去人们太过强调“道德爱”,而较少虑及“专业爱”。这两者大致分别相当于我在本文所说的“善良”和“善于”。在这两者所构成的天平略有前倾情形的当下,有必要适当将它后拨一点,努力引领大家做一个“善于爱”的师者。由这篇文章亦可推想,“二中人”有在行“爱育”之实的同时琢磨与研究它的风尚,而这正是“善于”或擅长某项工作、某些事务的前提。

“善于爱”首先体现在学校挖掘和弘扬百年校史中爱的基因、爱的风尚,以此激励和引领后人,接力“爱育”传统,优化育人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是教育的代名词,没有一所具备较高质量和品格的学校未曾开展过丰富而有效的“爱育”实践,但很少有学校像南通二中那樣,不仅扎实做好相关实事,而且努力做出品牌效应。品牌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不是虚拟之物;好的品牌犹如一面旗帜,引领方向,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学校以项目的方式建设“爱育”品牌,无疑是善于办好学校重大事务的明智举措。

“善于爱”还表现为,学校常以“深度汇谈”“头脑风暴”的方式“众筹小智成大智”。客观地说,南通二中师资基础不是很好,名师不多,优秀教师的“生成空间”还很大。为此,一方面,学校注重“向外借脑”,汲取校外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很重视内部挖潜,通过“集散式共享”的方式,使校内教师先进的教育经验得以提升和放大。我曾多次参加他们就小议题(如“班主任怎样和特殊学生谈话”)而举行的小型论坛活动,在此过程中,自己曾有过的“大话好说,小事难为”“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等教育感悟得到很好的呼应与印证。如此的校本研修看似是商量与谋划小事情,却可以凝聚和生成大智慧。

最后,“善于爱”更见之于日常教学行为中。没有无教学的教育,同样,也没有无教学的“爱育”。善于爱学生,就要能在课堂生活中开启他们的智慧泉源,使他们从不会走向学会,从学会走向会学乃至“慧学”。视学生的头脑如容器,一味地授受或灌输,这在当今信息时代,已属“过气”,也绝不是良善或者说“善于爱”的教学。南通二中以坚定的意志、执着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行为建设与优化“助学式课堂”,努力引领教师“从教学走向学习帮助”,也由此,这所生源基础较为薄弱的学校到处呈现出生机盎然的课堂景象和生命气象。可以讲,“二中课堂”即是“善爱成美”的典型案例,也是对这四个字的生动注脚……

“善爱成美”——用善、用爱创造美,“善于爱”才能成就美。南通二中也许还未能臻此教育佳境,但一定在路上。只要在路上,我们就在不断地朝向它、靠近它和抵达它!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二中南通学校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霍邱县教师书画作品选登
展览纪录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