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2019-09-10 07:22:44南怀瑾
华声文萃 2019年7期
关键词:金箍降魔观世音

南怀瑾

学宗教的人都很迷信的,讲有魔啊、有鬼啊,讲什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说得像真的一样。实际上魔在哪里?魔都在你心中,是你自己捣鬼。所以说起心动念就叫作“天魔”,如你硬压下念头,不起心动念就是“阴魔”。或起不起,有时有念,有时又好像无念,就是“烦恼魔”。

什么是起不起心动念?就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清代有个文人叫蒋坦,有天听见雨打芭蕉,心绪凄迷,就在花园的芭蕉叶上写了一个句子:“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他的妻子看到了,就接着写:“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其实,不管出家的、在家的,人生境界都是“种了芭蕉,又怨芭蕉”,所以说一切都是自找的。

《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头上被观世音菩萨束了个金箍,最怕唐僧念紧箍咒,一念咒孙悟空就头痛,只好听话。最后到了西天,唐僧也取到了经,孙悟空一想,头上的金箍還没取下,就跑去找如来佛,请佛祖帮他取下来。佛祖就笑了,问他:“猴子,是谁给你戴上这个金箍的啊?”孙悟空答:“是观世音菩萨啊!”佛要他摸摸自己的头上是否还有金箍,孙悟空一摸,真的,本来就没有戴上。这就是“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孙悟空因此大悟,猴子就成佛了。

人生这些叫人头痛的圈圈都是自己戴上的。有的人没事还要想个办法,找个圈圈戴到头上。戴上之后,头痛极了,好烦恼啊!然后想尽办法把这圈圈脱掉,还告诉别人自己本事多大,能脱掉这个圈圈。脱掉不到三天,头不痛了,人就不舒服了,又找来一个圈圈套到头上。

讲回到降魔。哪里有魔?你以为打坐时看到的可怕的鬼就是魔吗?那些魔都不可怕,就算那个魔要吃你,你被它吃下肚,两手一抠,不就能抠个窟窿出来了吗?孙悟空最惯用这个办法,被吃下去,一捅就出来了。被鬼弄死了也没什么嘛!死了变鬼找他打一架。这些都没什么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自己心中之魔——烦恼魔。唉!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这个很难办,所以维摩诘居士说“降魔是道场”。什么是真降魔?就是不动念,“不倾动故”。你不去种芭蕉,当然就不怨芭蕉了嘛!

(摘自《读书文摘》)

猜你喜欢
金箍降魔观世音
《上河降魔记》所见《格萨尔》在舟曲境内的流传
西夏文《佛顶心观世音菩萨经》考略
西夏学(2020年2期)2020-01-24 07:44:08
西夏文《高王观世音经》底本源出考
西夏研究(2019年3期)2019-09-03 06:50:34
陶刻作品《十八罗汉拜观世音》的造型意蕴
山上一群猴
小小艺术家(2017年7期)2018-01-26 13:22:56
“金箍捧”与“中子星”
瓜州榆林窟第3窟释迦八相图图像解说
敦煌研究(2014年4期)2014-04-29 00:44:03
母亲是驻世活佛!
鬼讨钱
故事会(2011年10期)2011-06-11 09: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