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罗
解决“男孩危机”,得靠“拼爹”——拼的是父亲的时间、耐心和观念。
日前,有媒体报道,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六十分钟”节目中,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揭露了美国经济前景所面临的两大危险。其中,他提及的一大“危险”令人大吃一惊,因为他在节目中披露了“年轻男性”问题带来的危险:年轻男性不找工作、年轻男性药物成瘾、年轻男性没有准备好迎接社会向科技转型。
鲍威尔口中的年轻男性的问题,被媒体总结成了“男孩危机”,而这样的危机实际上不仅仅存在于美国社会,也同样在中国社会蔓延开来。先看教育,以广东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为例,广东141所高校普通本、专科生共179万人,其中女生94万人,占52.5%。在中山大学这种省内顶级高校,女生数量已经连续多年超过男生。而在中小学校乃至幼儿园范围内,女生更为敏感、早熟、专注的特点,使得她们在学习、考试层面占据更大优势。
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婚恋市场,以及女性受到较多歧视的职场,女性的崛起都显得势不可挡,男性的危机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鲍威尔给美国社会的“男孩危机”开出的药方是“父亲育儿”,父亲参与育儿的好处非常之多,首先是父亲这个角色的缺失会导致男孩缺少一个可模仿的对象。要知道,早期父亲的形象对于孩子来说特别高大、伟岸和有责任感。对于幼年时期的男孩来说,有了一个可以主动陪伴自己的爸爸,这是最美妙的事情之一。
其次,父亲育儿会减轻母亲的压力,从而给家庭注入更多活力。母亲的心情与孩子的安全感直接相關,假如父亲不能时常介入育儿,那么母亲就无法获得喘息,从而导致情绪上的失控。一个歇斯底里的母亲,很难养育出一个精神健康的孩子。
最后,参与育儿对父亲的自我反省作用极大。因为父亲可以从照顾幼小生命的过程中,获得男性稀缺的耐心、细心以及同理心,相比女性,男性在职场中缺乏的恰恰是上述品质。而对于中国的父亲来说,缺乏对育儿的深度介入已经变成一种常态。当然,想要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获得足够强的竞争力,并非赚足够多的钱那么简单,及早介入育儿,给予孩子更多陪伴,其实是一条推动孩子独立和自主的正道。
(摘自《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