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要素”真正落地生根

2019-09-10 07:22:44江月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娃娃助力

江月

与其他版本相比,统编本教材关注课外阅读,注重能力培养,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编排体系,力图通过单元教学,助力要素落地生根,及时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低年级教材增设了“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等栏目,从中凸显读书要素。在单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单元要素与课文重点,结合语用教学,在活动中助力语文要素及时转化。笔者以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上册《风娃娃》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借助语用教学,助力要素落实的策略。

一、增设“小老师”认读环节,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第一阶段,一般都是让学生借助“拼音”拐杖进行识字,但是到了后期,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学会学习。以《风娃娃》一文为例,课文安排在二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并且没有标注拼音。即便是生字,也只是在课后识字表中进行标注。对此,教师要与教材对话,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查阅课后识字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以下认读活动。

1.设计“小老师”,引导“跟我读”

对于二年级学生,在学习生字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加上之前的预习,教师可以设计“小老师”这一活动环节,鼓励学生先尝试认读生字,进行组词。如,对于“助”这一生字,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领读,即一位学生读 “助,帮助的‘助’,助人为乐的‘助’”,其他学生跟着读。读对了,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如果读错了,或者组错词了,可以请其他学生继续做小老师,帮助纠正、补充。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助力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还能从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他们认真学习。

2.开展“朗读赛”,看谁“读得像”

课文中有两个生字组成的拟声词,即“哗啦哗啦”“嗨哟嗨哟”,对此教师可以增设“小老师”这一环节,鼓励他们进行比赛,看看谁读得更像“这个声音”。具体来说,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这是什么声音,接着让学生进行模仿读。对“哗啦哗啦”这一词语,有学生将“啦”的声音延长,读出了流水的声音;有学生读“哗啦,哗啦”,中间有停顿,读出了划桨的声音。对“嗨哟嗨哟”一词,学生比较陌生,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喊号子的声音,让他们进行现场表演。其次,对课文中含有拟声词的句子,如“他们(船工们)弯着腰,流着汗,‘嗨哟,嗨哟’喊着号子,可是船却走得很慢很慢”这一句,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中感知船工的形象,接着在拉船中喊着“嗨哟”号子,让学生从中感知其节奏的美感。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读出了句子意境,还读出了句子的美感。

二、巧设“阶梯式”复述环节,助力学生内化要素

复述是一项重要的语文素养,不仅可以助力学生理解文本,提升表达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风娃娃》这篇课文中一个最重要的语文要素,就是根据提示讲故事。通过课后习题可以了解到相关提示共有三句话,即“风娃娃来到田野”“风娃娃来到河边”“风娃娃来到广场”。概括来说,也就是风娃娃来到三个地方。二年级学生在叙述中会出现思维跳跃现象,对此,教学的着力点就是在故事的前后衔接上。比如对于第2自然段,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巧设阶梯式活动,以便引导学生一步步向上攀登,学会复述课文。

第一步: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讲故事,前提是要把课文读熟。教师可以让学生速读,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快速阅读。比如在3分钟内连续读5遍。这个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消除唱读、用手指读的现象,而且长期坚持,还能帮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

第二步:填空。这里的填空与其他填空不同,主要是通过出示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逐步补充故事情节,以便形成彼此联结。比如可以出示:风娃娃来到       , 看见大风车       。他      ,风车       ……通过这种填空,引导学生多想、多画,就能有效推促学生形成边读边记的能力。

第三步:讲解。这里的讲解与背诵不同,背诵靠的是记忆,而讲解需要的是理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结构讲述,让他们围绕文本中的人物关系,进行连贯语段的扩展,其目的是讓他们逐步熟悉文本,为复述做好准备。

第四步:练习。在学生顺畅讲解第2自然段后,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一次扩展,比如结合具体插图与故事结构,帮助他们练习讲述。如“吹跑了人们晾晒的衣服,折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虽只有两句话,却是两个故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关键词语,发挥想象与联想,进行内容扩展。通过这样反复练习,学生的表达技巧和复述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

第五步:拓展。学生讲解完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画面,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进行故事想象讲解。内容可以很丰富,比如农夫锄地、风力发电车,还有现在关注的雾霾等。学生看到画面后,可以自然而然结合课堂所学的复述方式,将画面中的内容自动“还原”成故事。而这时学生的复述,或者说讲故事,已经是一次口头微型作文创作了。课文中的复述要素,经过这样练习,也能自然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创设“参与型”活动环节,实现学生能力提升

《风娃娃》的语文要素是“学会复述故事”,但是从整个单元来看,人文主题是“学会相处”,从学生能力来看,这也是其中的核心要素之一。从课文内容来看,风娃娃好心做坏事,受到责怪后,自然也不敢再去帮助别人,这种思想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尽管课文结尾中提到“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不知所措,不知怎样与人相处。也许有教师意识到这一点,但更多是从理性分析,告诫学生怎么做。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更多是一种感性思维,需要借助实践,来助力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对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活动。

活动一:组织学生讨论,风娃娃做同样的事情,为什么有人会感谢他,有人会反对他?这个讨论话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本最后一句话,即“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为接下来相继开展的活动做好铺垫。

活动二:组织学生讨论,风娃娃究竟是个好孩子还是个坏孩子?这个话题比第一个更开放,更能激活学生思维,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辩证看待问题,学会在讨论中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理解如何做人与做事。

活动三:组织学生讨论,你愿意与风娃娃做朋友吗?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他人的优点,学会如何看待他人的缺点,正确地为人处世。尽管这个活动比前两个活动更贴近单元主题,但归根到底,学生还是用旁观者的眼光去审视,缺乏参与性。但是经过这一辩论,学生对风娃娃的意愿与行为有了清醒的认识,自然也为下一劝说环节做好了准备。

活动四:组织学生讨论,假如你是风娃娃的朋友,看到风娃娃在天上徘徊,再也不敢帮助别人,你该怎样劝说他?这里学生劝说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会与人相处的过程。这一环节的设计,其实已经属于一次小型口语交际训练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话形式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自己比一比,看看谁最能打动风娃娃,告诉风娃娃,以后究竟该怎样帮助别人。这样,不仅有效拓展了语文要素的训练空间,助力其要素落地,还能引导学生从中学会为人处世。

教材编者围绕语文要素,通过单元教学模式,助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对于教师来说,则要主动与教材、编者进行对话,通过科学设计语言实践路径,借助情境创设、任务驱动以及实践内化等途径,引导学生反复推敲,深入理解,以便真正实现语文要素从教材编者设想到学生语用能力的转化与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丰利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娃娃助力
助力成功七件事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18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金桥(2020年9期)2020-10-27 01:59:44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 13:08:58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