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
成语“杯弓蛇影”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应劭写的《风俗通义·怪神》里。应劭的祖父应郴为汲(今河南卫辉)令,某年夏至,应郴把主簿杜宣请来一起饮酒。当时,北墙上挂着一张红色的弓,光线折射,那张弓在酒中的影子就像一条蛇在蠕动。杜宣又怕又恶心,可上司赐酒,只好硬着头皮喝了下去。当天杜宣就觉得胸部、腹部疼痛异常,进食困难,服用各种药物均不见好转。应郴知道这事后,把杜宣接到家,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斟了一杯酒,指着杯中的“蛇”说道:“这只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蛇。”杜宣由此去了心病,病也很快就好了。
另一个类似的故事出自《晋书》,说的是河南尹乐广问一个亲近的朋友,怎么许久不上门。此人答道:“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原来乐府墙上有一张角弓,画着蛇的图案。乐广把酒放在朋友上次坐的位置上,并解释杯中的蛇即弓影。朋友“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两则故事大意相近,都是客人因疑虑而生病,明白真相后,疑虑消失,沉疴顿愈。后人遂用“杯弓蛇影”或“弓影杯蛇”指因错觉而产生疑惧,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疑心病在现代社会中也常见,多被诊断为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严重的会出现幻听、幻视及被迫害妄想,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以上两则故事的结局乐观,事实上疑心病不好治,言语的劝导和事实证明都无法在意识层面上触动或改变患者的内心。
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说的就是客居异乡,孤独凄凉,以至于把月光当成了冷霜。俗话说,疑心生暗鬼,其实这是互为因果的,更多的是暗鬼生疑心。也就是说,患者生理躯体层面上的阴寒、负面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会导致疑心,只有根除躯体的问题,才能解决病态心理。
疑不仅是不信,而且比不信更负面。但与其说疑是不相信,不如说疑是相信其相反的那一面。把疑翻译成disbelieve(不信)不行,翻譯成doubt、suspect(怀疑)又不全面。确切地说,疑是一种不信正面、相信负面的心态。所以疑也是一种信,我称之为“负面相信”。
比如一个医生要给你看病,你不相信他的医术和水平,那是不信;如果你怀疑他是要坑你、骗你的钱,或者开药拿提成,那就是疑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时候,好心提醒他“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不回应,表明他不相信扁鹊;等扁鹊出去,桓侯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这就是疑。现在医患关系紧张,不仅互相缺乏起码的信任,还有大量疑心。有患者带着录音笔、摄像头来看病,目的就是取证防骗;大夫也不是吃素的,一见这种情况,立马公事公办,把该做的不该做的检查、治疗都加上,让你挑不出一点毛病。结局就是两败俱伤。
俗话说:心病犹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有理由、原因的疑心病人,可以了解病因,阐明真相以解除疑虑。对于不可理喻的疑心病人,只能因势利导,将计就计了。
临床上大多数焦虑、抑郁的病人不是因疑生病,而是因病生疑,也就是经常为病态、负面的心态找理由生疑。正常人即便喝了泡有活蛇的酒,也不应该怀疑腹中有蛇。只有小孩子才相信吞咽了枣核,肚子里会长出枣树来。看见泡有活蛇的酒,为什么不相信这是药酒,能活血通络,对身体有好处呢?这就是体质、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我们想看到的东西。不解决主体、主观问题,只怕是此疑方解,彼疑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