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对接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视角

2019-09-10 07:22李林黄颖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复合型培养体系

李林 黄颖

摘 要: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三转”催生了企业对复合型经贸人才的旺盛需求,同时对经贸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行的经贸人才培养体系与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所需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集中表现在:(1)跨专业、跨学科的融合性不高;(2)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构建;(3)受“小经贸、小市场”思想的束缚,互联网背景下的大经贸、大市场理念尚未形成;(4)重“硬能力”培养、轻“软能力”培养;(5)经贸人才缺乏宽广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文章运用文献研究及调查研究的方法,探求了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对复合型经贸人才的需求与期望;分析了在学科专业融合、培养方案、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对接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复合型经贸人才需求存在的差距;最后明确了对接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的路径及策略。

关键词: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体系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1月《湖北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纲要(2015—2020》正式发布。《纲要》提出,要全面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的“三转”,即由传统经济发展思维向“互联网+”融合思维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为主转换、由生产为主向生产和服务融合转型。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了企业对复合型经贸人才的旺盛需求,同时对经贸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行的经贸人才培养体系与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所需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1)跨专业、跨学科的融合性不高;(2)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构建;(3)受“小经贸、小市场”思想的束缚,互联网背景下的大经贸、大市场理念尚未形成;(4)重“硬能力”培养、轻“软能力”培养;(5)经贸人才缺乏宽广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随着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具有“互联网+”思维和能力的复合型经贸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因此在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出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方案,对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利实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为了尽快的顺应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三转”,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式发展,武昌首义学院(原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于2017年启动了对接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工作,这项工作是在“经贸类专业集群”建设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经贸类专业集群”内的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专业“共建共享、联动发展、以专业互补实现了专业互促”,经过多年的建设,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立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项、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校级品牌专业1项,这些省级、校级教育质量工程项目获得了专项经费的支持,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些前期工作为培养对接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复合型经贸人才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做好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工作,一要分析经贸类人才的需求环境。二要基于走访调研明确界定复合型经贸人才的特征。三要分析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与对接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复合型经贸人才需求存在的差距。四要明确对接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的路径及策略。

(二)研究文献

1. 仅有少数文献研究了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问题。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商科人才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发现市场机会的能力,能够将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推向市场并获取市场价值(赵杨,2015)[1]。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地方院校人才培养要突出特色专业建设、重视课程体系改進及突显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黄金鑫,2014)[2]。研究者分别从浙江省、山东省纺织业、湖南省农业、柳州市、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出发,提出应从优化培养方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等多方面培养对接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孙建军,2013;胡海霞,2014;佘俭敏,2014;廖波光,2015;王取银,2016)[3-7]。

2. 有一些研究探寻了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应从理念澄清、夯实前提基础、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构筑坚实的产学研平台出发,构建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李克军,丁坤,赵博文,2014)[8]。可通过科学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拓展训练三大体系来构建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培养体系(张奋勤,高洁,熊桉,2012)[9]。

通过文献梳理,研究者讨论了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商科人才培养问题,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对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基于移动互联网新环境、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明确界定复合型经贸人才的特征是一个鲜有研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关于对接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复合型经贸人才的思路、目标、方案及实施等方面的的有效途径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对复合型经贸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优越的经贸类人才需求环境分析

1. 近年来,湖北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9366.55亿元,同比增长7.8%,快于全国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比为9.0∶43.4∶47.6,在全国的地位稳步提升跃居第7位,逆势赶超的竞进态势日趋明显。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面对新时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湖北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三大转变”,经济增长呈现出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成长,新业态、新模式爆发式增长,服务业主体地位业已形成等特点。与此同时,与供应链和生产紧密相关的营销新理念、销售新模式、服务新形式等市场营销环节发展迅速。

2. 2016年8月,中國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公布,湖北内陆自由贸易区批准成立,包含武汉、襄阳、宜昌三个片区,共120平方公里。湖北自贸区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特别是武汉片区以产业和贸易转型升级为核心,以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科技金融等制度创新为重点,聚焦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外向型高端产业和生产要素汇聚,促进了区域贸易结构升级。根据智联招聘对中国多地自贸区的调研表明,经贸人才需求旺盛。包括为高端制造业配套服务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类人才,尤其是熟练掌握国际通用语言、拥有海外工作经验者更受青睐。据智联招聘统计,仅2017年4月,武汉自贸区企业就发布了63000个电子商务岗位需求、1500个经贸人才需求。

3. 对接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复合型经贸人才的社会需求与人才供给失衡。

(1)企业普遍认为复合型经贸人才存在严重缺口。

(2)企业更多希望复合型经贸人才来源于复合型学科专业,适于跨专业联合培养。

(3)企业认为传统的经贸专业毕业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知识面窄,视野不够宽。

(4)企业希望复合型经贸人才接受过营销管理、跨境电商、商务谈判、新媒体营销的综合训练并具备良好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复合型经贸人才的特征

1. 树立开阔的大经贸、大市场理念。经贸人才的“贸”并非特指外贸,也包括内贸,必须将内贸与外贸紧密的结合起来。因此,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对复合型经贸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国际贸易人才,也需要谙熟市场经济规则与推广策略的市场营销人才,为湖北自贸区的先进制造业内贸及其转型升级服务。

2. 具备“营销+技术应用”、“内贸+外贸、“营销+管理”复合型能力,熟悉内贸、外贸业务流程,熟练运用跨境电商、新媒体等商务技术开展商务管理活动。

3. 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具有较强的英语水平与跨文化沟通能力,需要了解国际贸易业务、跨国公司管理,熟悉国际规则的综合性人才[10]。

三、对接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存在的差距

(一)跨专业、跨学科的融合性不高

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复合型经贸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金融理论知识,掌握跨国公司管理与运作、营销策划与金融实务,还应具有国际视野并熟悉相关的国际法律与惯例[11]。现阶段,地方高校在经贸人才培养中,仅注重单一经贸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解决经贸领域问题所需的经济、金融、法律、产业等多元化知识及软实力的综合培养,未能做到跨专业、甚至跨学科培育经贸人才,未能及时向学生传递学科专业融合形成的新商业理念。

(二)对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经贸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构建

现阶段,各高校经贸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国际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方向)等专业,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偏于传统型经贸人才培养,呈现出“各自为阵、课程传统、内容陈旧、交叉性弱”的特点,导致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实习条件等难以满足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带来了复合型经贸人才的供给短缺[12]。

(三)受“小经贸、小市场”思想的束缚,互联网背景下的大经贸、大市场理念尚未形成

“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的关键词是融合,即在社会生产要素配置中优化和集成互联网的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技术融合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互联网背景下的大经贸、大市场由全方位的贸易领域和多元化的经贸方式构成,要从传统的“小经贸”的局限中跳出来,要使本地市场与国内外市场全面接轨,形成开放度高、辐射面广、规范运作的大市场。现阶段,地方高校在经贸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局限于“小经贸、小市场”,互联网背景下的大经贸、大市场理念尚未形成。

(四)“硬能力”与“软能力”培养联系性不强,忽视了“软能力”培养

在人才培养中,能力包括“硬能力”和“软能力”,“硬能力”是指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的素质,“软能力”是人格特质、社交礼仪、语言沟通能力、品格等方面的素质。现阶段,地方高校在经贸人才培养中片面重视“硬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软能力”培养,导致“硬软能力”培养联系性不强、“软能力”不硬。

(五)经贸人才缺乏宽广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及湖北自贸区的发展,符合产业转型需求的经贸人才应具有国际视野,熟练掌握商务外语、熟悉国际商务文化,能够进行跨文化沟通和商务谈判。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拥有前沿发展理念与经营战略的创新型人才方能更好地服务创新式发展。现阶段,高校在经贸人才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及商务谈判能力方面的培育较为欠缺,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环节均为能较好的支撑上述能力的培养。

四、对接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的路径及策略

(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目标

复合型经贸人才定位于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以相同(近)的学科、专业和社会关联性职业岗位群为基础,改造部分老专业、增设新方向,基于市场营销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有的培养体系开展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和再造。培养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理论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及技能,具有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应用能力及持续性学习能力,有较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从事营销洞察、广告策划、互联网营销传播、跨境电商运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跨專业、跨学科融合培养,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贸易、信息、服务的网络化、跨界化,“互补、融合、渗透”成为了经济发展显著的特征。为了更好的适应湖北省产业结构升级与行业发展需求,加快学科间、专业间的融合,推进学科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融合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网络新媒体等专业,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等学科,开设了互联网新媒体营销方向、跨境电商方向,完成并运行了经贸类专业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1. 明确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即对标本科专业国家质量标准,强调“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增设方向、突出特色”。

2. 构建了经贸类专业共享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相同的通识、数理基础课程平台”、“相同或相近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相近或交叉的专业主干课程平台”。

(1)市场营销专业(互联网新媒体营销方向)删减了1门学科基础课,合并了2门课程,淘汰了部分陈旧课程后新增了新媒体概论、互联网运营管理、互联网产品策划、互联网运营经典案例、整合营销传播、广告设计、跨境电商实训、新媒体艺术摄影实训、现代企业与服务业虚拟仿真综合实训、经济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等10门课程。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境电商方向)删减了1门学科基础课,淘汰了部分陈旧课程后新增了跨境电商实训、网络营销课程设计、商务谈判实训、计量经济学、现代企业与服务业虚拟仿真综合实训、经济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等6门课程。

(三)评估实践教学支撑作用,实施实践教学调整优化

1. 评估了校内实训条件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经过多年的建设,经贸类集群初步构建了多维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评估了现有的专业实训室在硬件、软件方面在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建成了跨境电商实训室,形成了市场洞察及用户行为分析实训室的实验室建设规划,采购了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软件、用友ERP沙盘模拟电子沙盘软件,现代企业与服务业虚拟仿真实训软件。

2. 调整并优化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1)通过做好加法与减法,重构了课内实践教学课程群。包括:删减及合并了部分教学内容过时、重复的实训课程,增设了经济信息检索与利用、跨境电商实训、新媒体艺术摄影实训、广告设计、现代企业与服务业虚拟仿真综合实训等实训课程。

(2)进一步丰富了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对接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必须通过校校、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来实现。包括:积极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营销策划大赛、外贸技能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与专业认知实习;通过走访企业提升感性认识、培养职业素养;邀请企业高管来校举办讲座,通过真实的企业案例开拓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了最新的经贸政策、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企业新型业务实操。

(四)校校、校地、校企协同建设师资队伍

通过与高校、社会团体、政府机构、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高校、政府、企业多方建立产学研联盟机制,发挥高校人才智库,实施“产学研”合作。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共建师资队伍。高校可以引进富有实务经验的教师,或邀请企业讲师来校讲座培训,也可输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双师型”教师实现联合培养。校企深度合作,协同提升教师的商业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使经贸人才培养接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五)培养宽广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国际视野是一种思维习惯,学生需要在具备国际视野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门课程的学习与训练,逐渐形成全球意识、跨文化理解力及沟通力。

1. 扩充学生的国际视野知识。基于市场营销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开设的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商法、商务谈判、世界经济地理等课程,突出国际视野培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了解世界各国经济模式、商贸惯例及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现状,多使用案例教学、小组互动讨论、比较研究等教学方法,改革平时成绩评分细则,强化对国际视野知识的考核。

2.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以历史、相互联系、多维角度看待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提供给学生多种信息渠道,从不同角度理解同一经济事件、贸易案例,采用辩论法激发学生多维思考能力。

3. 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与交际能力。一方面,强化大学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赴美带薪实习、参加假期海外学术营、与国(境)外高校互派交换生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与交际能力的机会,使学生具备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跨文化沟通与交际能力,并善于应用跨文化差异来应对和处理经贸实践问题。

四、结语

在对接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形成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对本科教学的一次突破式改革,有助于系统性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形成。研究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开展经贸人才培养改革的文献非常有限,且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研究内容的设计及运行具有内容上的创新与深入性。首先,在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和实训环境创新方面,通过课程知识结构的优化,使得经贸人才接受营销管理、跨境电商、商务谈判、新媒体营销的综合训练并具备良好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其次,搭建跨境电商创业平台,引入真实的外贸业务。与软件公司、供货商企业合作,利用阿里巴巴国际平台、速卖通网站等,搭建跨境电商创业平台。这一培养路径的成功实施在省内同类高校经贸人才的培养中是一大创新之举。

文章提出并实施的对接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的路径及策略从2017级开始实施,通过2-3年的试点运行、总结经验并应用推广,适时向校外同类高校推广应用,促进地方高校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校商科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以武汉商学院为例[J].中国化工贸易,2015,(17):5-6.

[2] 黄金鑫.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西部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市场论坛,2014,(1):36-38.

[3] 孙建军.浙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3-16.

[4] 胡海霞.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4,(12):5-35.

[5] 佘俭敏.湖南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农业人才培养定位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14,(11):77-79.

[6] 廖波光.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5,(3):71-73.

[7] 王取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佛山旅游人才需求与培养对策[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7-23.

[8] 李克军,丁坤,赵博文.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62-66.

[9] 张奋勤,高洁,熊桉.教学型财经类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47-149,187.

[10] 魏君英,陈任.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7,(9):280-282.

[11] 王艳艳.面向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69-72.

[12] 匡增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背景下创新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7,(1):87-91.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學规划2017年重点课题:对接湖北省产业升级需要的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体系研究(2017GA060);2017年度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鄂教高函〔2017〕29号)

作者简介:李林(1982- ),男,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 企业软实力;黄颖(1982- ),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国际化。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复合型培养体系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计算机公共课复合型数字档案袋的研究与开发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