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然
近 日,因名称“崇洋媚外”、使用外国地名,维也纳酒店集团旗下的15家酒店被列入不规范地名清单。六天后,酒店方提出异议:“维也纳酒店”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为合法经营使用的品牌名。紧跟着,官方出面表态:该商标没问题,但不能将地图上的地理位置写成“维也纳”。
多种声音表示,针对维也纳国际酒店的地名整治有矫枉过正之嫌。“酒店名称(商标)被用作‘地名’是一种公众习惯和常态性社会行为,政策不应该违反社会常理。”质疑者认为治理地名本无可非议,但要尊重基本事实。
实际上,这场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风波始于2018年底。民政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等六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将其分为:“大”“洋”“怪”“重”四类。其中,“洋”包含外国人名、外国地名、用外语词来命名的地名。
三个月后,整治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渐次展开,“洋地名”成为被整治的火力点。
“洋”是火力点,更是痛点
早上还在“威尼斯”吃饭,中午就到“爱丁堡”逛街,晚上要去“曼哈顿”宵夜……当你以为自己在欧洲一日游,没曾想只是在家附近逗留。
近年来,类似“我是谁?我在哪?”的问题一直谜之困扰着许多小区居民。洋地名的泛滥,简直到了让人搞不清何处是故乡的地步。据房产数据库中137个城市的5.4万多个案名显示,“国际”和“中心”是中国楼盘最喜爱的名字,出现的频次高达3116次、1362次,巴黎、威尼斯、欧洲、加州、罗马、香榭丽舍、维多利亚、托斯卡纳则成为中国楼盘最钟爱的外国地名。
而洋名的多现,始于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取消福利分房开始。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迎来了第一个飞跃的十年。随着房子的商品属性不断增强,起个好名字便成了开发商的必选动作。“小区”被山庄、别墅取代,其前缀也开始出现国际、欧洲等字眼。
实际上,早在1996年,民政部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便强调地名要反映当地人文或自然地理特征,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细则中还明确了惩罚措施:“对擅自命名、更名或使用不规范地名的单位和个人,应发送违章使用地名通知书,限期纠正。”
但为促进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早期对楼盘的宣传方式较宽容,对楼盘注册名和推广名的不同不予置否,这也让洋名小区有了一定滋生空间。以广东东莞的弥珍道楼盘为例,在全市标准地名统计表中很难查到相关信息,但记者经核实发现,弥珍道楼盘在民政局的备案名其实叫“香城名门花园”。类似的还有浙江温州一高档楼盘“曼哈顿”,因与备案名“曼哈屯”不一致被勒令恢复原名。
“有的楼盘为吸引购房者注意力,更好地突出产品特点,便于市场营销,还会给楼盘多穿几个‘马甲’。”有房产销售表示,除备案名外,有些分期销售的楼盘每推出一期产品都会起一个推广名。有的楼盘还针对不同类别的产品取不同的推广名。
但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日益成熟,许多洋名楼盘已不再是噱头,而是用名字包装产品,展现独特的建筑风格与产品定位,比如“中海国际社区”更注重打造ArtDeco艺术风格建筑,阿玛尼艺术公寓则指向社会的高精尖人群。
由于各地在具体操作与执行中存在差异,地方管理部门也只能对“洋地名”提出警告与整改建议,“管不住”成为洋地名扎堆的重要原因。“土地是国土局批的,预售证是住建局批的,人家合法合规地卖房子,不能因为名字跟备案名不同就怎么样吧?”民政部门有关工作人员无奈道。
可矫枉,不必过正
从“管不住”到“要管住”,新一轮地名整治似乎指向已明。由于《通知》要求各地须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不规范地名的标准化处理,眼看规定期限将至,各地纷纷公布了地名整治名单。但如何界定“大、洋、怪、重”的标准、如何把握整治尺度,各地的理解和执行却不尽相同。
在湖北仙桃公布的19处不规范地名中,因名字崇洋媚外,“爱丽舍”“香榭丽”“英伦名邸”等楼盘名面临整治。
在西安,“6号大院”因怪异难懂,纯粹用数字做专名无特定含义被列入整治清单,而“御府花园小区”因名字含封建色彩,等待清理整治。
在福建,大田县的住宅区岩城明珠因缺通名,已更名明珠花园;美地公园被指通名适用错误,更名美地花园;时代广场被指种类混用,不符合广场标准,已更名满田春商场。而平和县小溪镇的东风大桥、管溪大桥、南山大桥三座桥因“名称刻意夸大”,拟分别去掉“大”字,改为东风桥、管溪桥、南山桥。
“要说‘爱丽舍’跟崇洋沾边的话,那么将‘大桥’的‘大’字去掉,就十分奇特了。”对于整治名单,网友似乎并不买账,并认为某某大桥,不过是俗称,本无妄自托大之意。
一时间,“怪异难懂”“刻意夸大”“崇洋媚外”的标准探讨给这场全国改地名风潮平添了些许不确定因素。支持者认为这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而质疑者却认为此举“矫枉过正”,且“地方存在机械执行政策之嫌,僵化而随意”。
隨即,民政部门就这些争议回应到:个别地方政策标准把握不准。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要重点清理整治社会影响恶劣、各方反映强烈的城镇新建居民区、大型建筑物中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事实上,地名整治争议的背后,叩问的依然是如何科学决策的深层命题。拿洋名来说,有的地方起“洋名”或许是盲目崇洋媚外,有些地方的“洋名”则可能是国际化趋势。而简单地一刀切“禁洋名”,是不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
对此,河南省司法厅原副厅长司九龙认为,应在制度设计方面更加缜密,从完善和规范命名程序入手,辅以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
回归本源
与对“洋地名”的严管相比,被政策边缘化的重名现象似乎也应引起警觉。针对地名重名现象,国务院于1986年所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与民政部在1996年出台的《细则》就提出:“一个县(市、区)内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名称,一个乡、镇内自然村名称,一个城镇内的街、巷、居民区名称,不应重名”的要求。换句话说,政策允许县级以下的行政区(乡镇级)出现重名。
难以预料的是,随着近年来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人口日益增多,大城市、中等城市不断涌现,导致全国不同行政区域内的重名现象不胜枚举。其中,多见于小区,其次为街巷。从楼盘数据来看,全国共有7000多个小区存在重名现象,其中名为“幸福家园”“阳光小区”“和谐家园”的小区分别有571、402、394个。对此,有网友调侃,这三个词寄托了广大群众的美好愿望,只是苦了快递小哥。
城里除了缺乏“灵魂”的幸福小区,还有让人找不着北的街道。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就各有个八里庄街道,前者在东四环,后者位于西四环。而在天津,市民唐先生在政府网站中发帖称,在东丽、西青、津南、滨海新区等区县都存在“一纬路”“纬一路”“一经路”“二纬路”“纬二路”“二经路”等相似道路名,建议将天津所有重名道路进行更改,给道路重新命名。
与地名趋同的现象相反,火车站名却要求必须“与众不同”。据铁路人士介绍,“不得重名”是全国各地火车站在命名时遵循的铁律。
铁律之下,各重名地区在给火车站命名时不得不绞尽脑汁。毕竟在规定火车站不得重名之初,谁又曾料到如今高铁路网的四通八达。去年8月,江苏南通市“海安县站”火车站终于名正言顺回归“海安站”。改名一事源于广东徐闻县海安镇火车站的更名,江苏海安的火车站才有了资格叫“海安站”。对此,有人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在乡镇一级的车站名前冠以区县名,不就解决了吗?
对于地名,冯骥才曾表示,“它不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特定地域的名称,还是有生命的特定文化象征。”理想的地名,应是名副其实,准确反映一方面貌,延续地方精神脉动。但当前,不论是重名的小区、街道,还是独一无二的火车站,亦或是本轮地名整治的痛点“洋地名”都存在名不符实现象,难以回归地名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