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宇
日前,在阿里巴巴20周年年会上,马云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从十八罗汉到西湖论剑,从秘密打造淘宝网到完胜eBay易趣,从创立支付宝到成立蚂蚁金服,从天猫双11到淘宝造物节,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互联网传奇,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人们津津乐道于马云创造的一个个商业神话,感慨“商业竞争没有终点”(P44),马云却挥一挥手,向着新的理想国从容而去。
这个消息并不突然,马云早有预告。这是一个储备已久的计划,也是一项制度性安排,破解的恰恰是企业做大以后如何传承接续的问题。可以确定的是,卸任不是隐退,更不是分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名字仍将和阿里巴巴牢牢地绑在一起。人们更多地愿意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和评说,赋予整个事件一些诗意的评价,甚至把他与春秋时代的范蠡、汉代的张良联系在一起。毕竟,功成身退自古不易。人事有代谢,往来无古今。事业没有终点,人生却有归期。能在最好的时候放手,这是智者的选择与担当。
白岩松26岁的时候,就撰文坦诚“渴望年老”。因为职业的缘故,白岩松接触了很多那时还健在的知名老者,如季羡林、啟功、胡绳等。在接触中,白岩松感受到老人们的可爱与情趣、包容与深刻、智慧与通透,得到极大的人生启迪。他仰慕老人们“金子般的成熟心态”,期待着自己有一天也和这些老人们一样(P60)。
白岩松在文章中讲了一则小故事。很多年前,有一位年轻人请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问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克服小我,成就大我,需要长久的历练和岁月的沉淀,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做到。就是在老年合唱团,都还有着位次之争和诸多人事烦扰(P49)。真是应了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陈廷敬为官50余年,一生清廉,家里只有老屋数间。他常以“我自长贫甘半饱”而自勉,被门人称为“半饱居士”。在河南巩义,有个康百万庄园,家业传承12代400余年,一块悬挂在主宅过厅的“留余匾”让人印象深刻(P43)。“半饱”“留余”异曲同工,讲的是张弛有度,适可而止。
人生最美是清秋。一路走来,总以为得到越多越好,就像春天,已经足够蓬勃了,但我们还是觉得不够,有了花团锦簇的草地,还渴望漫山遍野的花海。只是,何谓之多,何谓之少?何谓之大,何谓之小?在庄子的眼里,“天下莫大之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P42)。大小不仅仅是物的多少、成就的大小,这些一般的标准,最后都让位于生命境界的高下。
7岁的孩子和大人对话,突然间问道:“妈妈,人死了还有意识吗?”(P64)惶惑间,大人知道,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懂得了生死,这是必须经历的成长与成熟;悟透了生死,是更高层面的成长与成熟。
“阿里巴巴只是我很多梦想中的一个”“自己之所以想辞去职务,是因为想去体验很多美好的事物”。在这个刚刚开始的秋天,在微信朋友圈里翻看关于马云的各类文字,想着万事可为,万事皆可不为,顿觉秋高气爽,意兴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