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懿碹
首先,我将带你了解一位天才少年政治家的故事,他的传奇近乎神话。
战国时期,秦国有位名将叫甘茂,他的孙子甘罗从小就聪明过人,祖父甘茂去世时他才十二岁,却担任了相国吕不韦的家臣。
当时,燕国的太子丹到秦国当人质,吕不韦要派遣一位叫张唐的官员去燕国做相国,可是张唐曾经率兵攻打过赵国,去燕国要路过赵国,张唐害怕被赵国报复,不敢赴任,吕不韦非常不高兴。
关键时刻,小小少年甘罗毛遂自荐,要去说服张唐。吕不韦一开始很生气,觉得他太不自量力,不相信他有这样的本事。甘罗说:“古时项橐(tuó)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十二岁,您为何不让我去试一试,便不由分说呵斥我呢!”吕不韦终于同意让甘罗去劝说张唐。
长平之战后,秦国想要彻底消灭赵国,秦昭王想派大将白起领兵出征,白起认为现在时机不对,秦国必败,拒绝出战。秦昭王于是又派相国范雎前去游说,白起偏不从命,最终被秦昭王处死。
甘罗见到张唐,的故事向他分析利害——如果张唐执意不去燕国的话,最终一定会被吕不韦置于死地。张唐觉得很有道理,心悦诚服地说:“那我就听从您的意见前往燕国吧。”
说服了张唐,甘罗又主动向吕不韦请命出使赵国,去为张唐打通关节。
甘罗来到赵国,再一次发挥了他高超的口才,他跟赵王分析道:“燕太子丹来秦国当人质,说明燕国不敢背叛秦国。张唐到燕国当相国,说明秦国不会欺辱燕国。如果两国一起攻打赵国,那赵国就危险了!秦、燕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想攻打赵国,扩大河间地区的领土。大王不如送给我五座城池,扩大河问的地盘。我请求秦国送还燕太子丹,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赵王听了甘罗头头是道的分析,立即割让了五座城池给秦国。后来赵国攻打燕国,夺取了燕国三十座城市,也让给秦国十一座。
甘罗凭借自己杰出的外交本领为国家建功立业,于是秦国拜甘罗为上卿(相当于相国),还给他大量田地、房宅。
甘罗小小年纪就能想出奇计,使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十几座城池。他的故事是不是充满了传奇性?
其实在秦汉时代,少年从政的例子有很多,不少历史人物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么,哪里是他们发挥才干的舞台呢?
首先是政府的中央机构和皇家近卫机构,这些机构里面的职务大多数是由高门贵族子弟担任的。汉代宫廷里就有“童子郎”,少年们以“郎”的身份在宫廷中参与政治活动。比如西汉的理财专家桑弘羊,十三岁时就因为精于心算而被选中担任侍中,出身东汉将门世家的臧洪十五岁时就被朝廷授予童子郎的称号,在当时很有名气。
而在地方官府中,少年吏员更是不胜枚举。比如秦朝时的名相李斯,汉初名相萧何、曹参,东汉名臣黄香,都曾经是少年吏员。他们很小就开始接触行政实践,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为他们日后成为治国名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英雄少年投身到軍队中为国效力。这其中最有名的例子是西汉名将霍去病,他十八岁就担任了汉武帝的侍中。霍去病善于骑射,曾跟随大将军卫青抗击匈奴,英勇的他率领八百骑兵,孤军深入数百里斩杀敌人,立下奇功,被封为冠军侯。
那些小小年纪就能够脱颖而出担任官吏的少年们,大多有着特殊的资质,例如思维敏锐、谈吐犀利、行为果敢等,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比如生活在东汉的应奉,年少时担任上计吏(地方向中央政府呈交计簿的官员),有一次跟着上司许训到京城去。许训一路上把自己所见到的官吏、宾客、亭长、士兵、奴仆等人的名字全都偷偷记录下来,等回到郡里,他就把这份名单交给应奉,想考考他记得几个人。没想到,应奉不但把这些人名全记住了,还指出在颍川郡时曾有个亭长给他们提供了食物,许训却没有把他的名字记下来。在座的所有人都被应奉过目不忘的本领惊呆了。后来,应奉凭着天才的记忆力和卓越的才干,成为一代名臣。
秦汉时代,众多或聪慧或果敢的少年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他们小小年纪就肩负起重任,在各自的舞台上驰骋,对那个时代的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然,放眼古今中外,英雄少年还有很多。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曾创作著名散文《少年中国说》,其中说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每每读来,总会令人热血沸腾、豪情满怀。作为少年的你,又打算怎样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青春力量呢?我想,你的心中一定有了网满的答案。
(改编自王子今《秦汉儿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