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相濡染 人景共徘徊

2019-09-10 16:37:38刘建锋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5期
关键词:边城风景

刘建锋

摘要:《边城》是现代作家沈从文的作品,它描写了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寄托了作者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文中的风景以青山、绿水为主,景色清丽明净;同时也记录了当地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它让我们感受到了风景人情的调和美,感受到了湘西人们的热情、善良以及注重友情和亲情的和谐画面。

关键词:边城;调和美;风景

1934年,沈从文发表了《边城》这部小说,故事以翠翠的情感路线为主,讲诉了湘西边城发生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天保、傩送、翠翠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同时描写了青山绿水等风景,体现了自然之美。《边城》赋有诗情画意,营造了令人向往的“桃园”生活,让人如痴如醉,重点体现在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以及质朴的人情美上。针对调和美的具体内容,详细介绍如下:

一、《边城》中风景调和美分析

(一)湘西的风情之美

小说中对湘西风景有这样的描述:有一条小溪,曲折迂回,流入茶峒大河。若过河,则需要越过小山,才能到达茶峒。依山伴水,白河清澈,翠竹丛立,自然的美景,不少人向往[1]。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簧中鸟雀的交替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自然而美丽,优美如画让人如入梦境,无不给人美的享受。

小说中描写了渡船、古城墙等,其中孕育了山水画的美感,让人对湘西的风景之美有身临其境之感。古朴自然的风情,打破了村庄的寂静,熏陶着人们的生活。此地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大部分居民以寨子为主。此地民风淳朴,景色绮丽,而且依水而居,人口密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宛如世外桃源。文中写到茶峒依山,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靠岸的小篷船[2]。针对每一个贯串各个码头,都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被称为吊脚楼。“水”为边城人提供生活所需的物质水源,便捷了人们的生活,洗衣、做饭,同时也塑造了边城人的精神面貌。这里的环境宜人,依水相伴,充分体现了他们平和、勇敢、坚軔、善良、诚实等等生活品质。再如:描写涨水时人们面对“随同山水从上流浮沉而来的有房子、牛、羊、大树”“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描绘出边城人们生活不拘小节,对待生活乐观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湘西当地景色调和之美。

二、《边城》中人情调和美分析

(一)老船夫的精神之美

老船夫,免费为乘客摆渡,导致乘客心里充满了不安,将钱放到船头,老船夫并没有收取钱,而是捡起来放在乘客手中,乘客拒绝收下钱,老船夫只好用这些钱买了上好的茶叶、烟草,供摆渡的人们享用[3]。老船夫时刻关注着渡人的需求,发现渡人一直盯着烟草,就主动拿出烟草,为它点燃,供其品味。茶叶也如此,老船夫为赶路的渡人,送去每一份茶水,都可以帮助渡人解渴,不收取任何钱财。这些都歌颂了湘西人不贪图利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小说中也体现了老船夫对女儿、外孙女的关爱之情,他是典型的民族美德化身,展现了我国的人性之美,父爱如山的经典画面。

(二)牧歌传唱的诗词美

湘西有名的是“牧歌”,特別是对歌。对歌是青年男女互相表达爱意的一种特有的方式。在小河边,男女可以情歌对唱,表达爱意,若心有灵犀就可以走到一起。歌词“天上起云云起花,包谷林里种豆荚。豆荚缠坏包谷树,娇妹缠坏后生家”,如此痴情,如同海誓山盟。这是傩送对翠翠所唱的情歌,体现出傩送表达爱情时的大胆,让我们感受到了其浓浓的爱意。傩送与翠翠的爱过程是曲折的,但却是浪漫的。他们的爱“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忠于礼教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蕴的东方的传统美德。”牧歌情给了他们一段缘,却也给了他们无份的结局,这是一个爱情的绝唱。

(三)人性之美

1、性格乖巧的翠翠

一个好的作品,否定社会黑暗,向往着光明,这是作者对现实的美化、对理想的追求。从翠翠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翠翠的心灵之美,乖巧玲珑、天真无邪,犹如蔚蓝天空中的一朵白云。祖父每天都忙着工作,翠翠心里虽有着淡淡的凄苦和悲凉,但她对爷爷很关爱,对其有一份深沉的依恋。她渴望爱情,祖父问她喜欢谁?她害羞了,开始转移话题,外表是我腼腆与内心的炽热异乎寻常地融为一体。她想着要离开爷爷,心里突然难过,她感受到了爷爷内心的孤独和伤感。小说中描绘的画面,让人流泪,非常动人。

2、兄弟之美

《边城》中讲述了两兄弟同时喜欢上了翠翠,这爱与金钱无关。兄弟俩为了成全翠翠的幸福,一个默默地退出了爱情之争,以兄弟情为重[4]。“弟弟告诉哥哥自己喜欢翠翠,翠翠也喜欢自己,哥哥知道爱是两个人的事情,爱情不能强求,”。按照湘西当地的风俗,选择爱人应公平竞争,不能退让。但他们选择了互敬互爱,成全了有情人,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完美追求,表现了美丽的爱情,动人的兄弟之情。

3、风俗之美

端午节上的赛龙舟、抢鸭子,表现了边城人的勇敢坚韧,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空间展现“湘西”人性的纯净化和理想化。他笔下的 “湘西”是自然明净、喧闹又宁静的,这里“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人民每个日子皆在这种单纯寂寞里过去。”文中以端午节赛龙舟的描写最为突出。在这一天,边城人皆穿新衣,吃鱼吃肉,全家到河边观看划船。每当两船竞赛时,鼓声如雷鸣,两岸人呐喊助威,场面很壮观。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好事的军人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下水追赶鸭子。游戏虽然简单,场面却够热烈,人们足够热情,处处透露着边地古朴、至纯至真的民风。

4、邻里之爱

小说中描写了邻居之间的温情,体现了湘西当地人们的潇洒大方、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不管哪里人,只要有苦难,都可以竭尽全力地帮助,虽然湘西是个小地方,但其民风淳朴,演绎了田园家族的生活[5]。例如:当翠翠无助时,茶峒的街坊邻居给翠翠很多安慰和帮助。特别是船总顺顺,他广泛结交好友,乐于助人,当老船夫离世后,他派人给翠翠送去酒肉,同时打算接翠翠到自己家里居住。邻里乡亲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没有利益冲突,理想化的乡亲真的难能可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沈从文用自己的笔,描绘了湘西的风景人情,将黑暗的社会理想化,体现了景色之美、人情之美,老船夫的精神之美,牧歌传唱的诗词美,人性之美,兄弟之美,邻里之爱等,展示了风情相濡染,人景共徘徊的情感基调,歌颂了《边城》中风景人情的调和美,演绎了超脱世俗的人性之美。

参考文献:

[1]刘世婷.从《边城》看沈从文的人性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5)

[2]陶佳仪.探究《边城》中人性美的局限性[J].文学教育(上).2018(02)

[3]李家禄.《边城》中人物的人性美[J].语文建设.2017(12)

[4]陆孝峰.眷恋与反叛——沈从文小说《边城》解读[J].名作欣赏.2006(08)

猜你喜欢
边城风景
边城
心声歌刊(2023年4期)2023-08-18 12:49:34
《边城之材幽之地》
电影评介(2022年11期)2022-12-11 03:12:56
《边城游记》
现代出版(2019年6期)2020-01-14 02:20:38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现代妇女(2018年6期)2018-06-10 15:38:26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极边城暖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39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中国三峡(2017年2期)2017-06-09 08:15:30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在《边城》中寻找“桃花源”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44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