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玉巧
摘要: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对于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幼儿园园本教研模式作出简要阐述,然后结合城镇幼儿园园本教研实际情况,对幼儿园园本教研现存问题进行有效分析,针对此类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几点幼儿园园本教研改善措施,以为幼儿园园本教研新尝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教研;改善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个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但就目前来看,很多幼儿园教学质量均存在着一定问题,教研工作的开展对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需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一、幼儿园园本教研模式概述
就目前来看,在我国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中,其开展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1)网络教研。主要指的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进行园本教研的模式。(2)校本教研。主要指的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思想及实际情况,以教师为主体,自主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在此种教研模式下,包含了同伴指导、同课异构、课例研究以及学术沙龙等具体模式。(3)联片教研。主要指的是根据学校、教师实力强弱搭配原则,划归一定区域内的学校与教师,在区(县)教研室指导下,定期组织开展以理论学习、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等形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研讨活动。
二、幼儿园园本教研现存问题
在城镇幼儿园园本教研过程中,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专业理念问题。笔者针对本市多所幼儿园进行走访交流,发现其普遍存在专业理念不足的主要问题,幼儿园管理者专业素养以及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其管理者普遍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提升意识,但是在教研工作中,却对于其形式、内容不够了解,在实践过程中,多存在思考问题角度单一、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无法对教研活动予以有效开展。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存在发现、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其教研展示方向不够明确,且缺乏教研反思能力,而外部反思、合作反思以及同伴互助等方法并没有对其给予有效支持。
(2)体系制度问题。在园本教研活动中,部分幼儿园存在着体系制度缺乏的主要问题,如教研团队管理体系不完善,就会让其内部分工、合作工作的开展受到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在部分幼儿园中,还存在着激励评价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激励评价可以促进教师园本教研专业能力的提升,可以为园本教研活动开展提供保障,而激励评价制度缺乏,会影响教师教研动力[1]。
(3)活动形式问题。部分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内容并没有对教研目标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过于注重活动形式,没有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对教研方法进行有效选择。除此之外,如分组教研、集体教研以及教学观摩等传统形式依然被延续使用,可能会影响教研效果。
三、幼儿园园本教研改善措施
(一)提升教研理念水平
在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教师应提升自身参与园本教研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反映问题,以让园本教研活动得到全面的教研资料信息。一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可以进行有效实践,以让教研理论问题得到解决,让园本教研理念体系变得更为丰富。与此同时,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道德修养,在专业素养上,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让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升;在道德修养上,应提升其关爱学生以及爱岗敬业的品德意识,对幼儿起到榜样力量。
(二)完善教研管理制度
就目前来看,很多幼儿园园本教研体系都存在着一些纪律问题、管理问题,对此,幼儿园应针对现有教研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完善,确保职能分工明确,可以针对各个年级分别设立教研组长以及年级主任,让其发挥统领作用,带领带班教师完成教研活动,并发挥自身强项,如舞蹈能力较强的教师就可以统管舞蹈教学等。与此同时,针对园本教研工作,应制定激励评价制度,确保评价标准全面性,评价过程互动性、开放性,以利用激励评价手段来引导教师进行自主反思,对工作策略进行有效调整。
(三)丰富园本教研形式
应对现有幼儿园园本教研形式予以丰富,让多样化园本教研体系得以形成。如“一课三研”等教研模式就具有一定创新意义,且可以取得良好的园本教研效果。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应对自身现有资源条件进行充分利用,积极开展网络教研,让幼儿园教研工作可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值得注意的是,在园本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无论选择何种形式,都需要保证其和教师实际情况相符,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切勿盲目跟风[2]。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中主要存在的专业理念问题、体系制度问题以及活动形式问题,通过提升教研理念水平、完善教研管理制度以及丰富园本教研形式的方法可以对此予以有效解决,进而保证园本教研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参考文献:
[1]黄豪.“园本”之义的批判与复归——兼论我国幼儿园教研变革发展的逻辑回归[J].上海教育科研,2019(07):67-71.
[2]刘志. 关于幼儿园有效园本教研的思考与探索[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五)[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