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轼词看其人格魅力

2019-09-10 15:48王晓东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5期
关键词:新党入世苏东坡

王晓东

摘要: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浩瀚的中国文学星空中,他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苏东坡的迷人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学成就,更在于其在人生实践中闪烁出的人格魅力。上至皇帝、太后,下至歌女、农夫,都为之倾倒,甚至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赞叹不已。苏轼的人格魅力在其词作中都得到了体现:“自是一家”的词风成就;独立刚正的政治操守;“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处世态度;率真豁达的生命本性。而究其人格魅力形成之原因,无外乎与他非凡的经历,坎坷的人生和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于一身有关。

关键词:苏轼;词;人格魅力

“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种表现,无疑体现了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征服。那么,苏轼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其詞作中又得到怎样的体现?这种人格美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本文试作浅析。

1.苏轼的人格魅力

1.1“自是一家”的词风成就

相比于他的散文、诗歌,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大,尽管词的数量相对较少,但贡献是开创性的。提到宋词,就不能不提到苏东坡。苏轼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他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形成“自是一家”的词风,主要表现在:

1.2独立刚正的政治操守

苏轼始终能保持“独立不惧,直道而行”的政治品格,这对于北宋中后期恶劣的官场来说,无疑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他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独立刚正、不趋炎附势的高洁操守体现如下:

首先,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他远大的政治理想在他的诗词中也表露无遗。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表现了他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其次,有独立的政治原则。

苏轼二十一岁考取进士,开始从政,虽然只做了一些地方官,但却有独立的政治原则。正直果敢,不趋炎附势。“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送李公恕赴阙》)这有力的诗句表明了他刚直的品操。

再次,有勤政爱民的政治行为。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此诗对人民的困苦表现出深切的关怀和愧疚。他执著于“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虽然政治上一再遭受挫折,但他在历任地方官吏时,非常关心人民疾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1.3“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处世态度

苏东坡对人生的领悟几乎达到了圆熟的程度,这也许是我们敬慕他、崇拜他的一个理由。他一生多次遭贬,飘泊不定,面对人生,表现得相当超脱旷达。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被词人“穿林打叶”四字轻轻带过,“莫听”、“何妨”更给人以意态潇洒、悠然信步之感。他认为,“竹杖芒鞋”比达官贵人的骏马还要轻快自如,以形象且诗意的语言一下子就把眼前之实境描写为整体人生态度的光辉写照。他不患得患失,对眼前的政治打击从容面对,表现了超脱坦然、乐观无谓的人格魅力。这首词使我们看到了一位不以外物萦怀,在人生路上漫步轻吟、自得其乐的旷达形象,大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姿态,也显示了作者在人生的风雨中从容、镇静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旷达。

1.4率真豁达的生命本性

苏东坡的性格核心是率真。这种率真是与生俱来的,也影响了他的一生。苏轼自谓“我本放浪人”“从来性坦率”表现了他率直放旷,追求自由,充满豁达不羁的个性气质。对外界强加于他的打击、压迫,苏轼都忍不住要在作品中发泄不满,“如食内有蝇,吐之乃已。”(《曲洧旧闻》)其性格真是率真得可爱。王水照先生说:“崇尚本真自然,反对对人性的禁锢或伪饰,在苏轼的心目中,已不是一般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而是一种对人类本体的根本追求。”当可作为对苏轼真率性格最好的评语了。苏东坡率真的生命本质不仅决定他的仕途,同样影响了他的文学,造就了他的辉煌。

2.苏轼人格魅力形成的原因分析

苏轼一生饱尝宦海浮沉,但其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几起几落,却能泰然处之,随缘自适。并创造出丰富而辉煌的文学样式,这些都基于他伟大的人格魅力。而这伟大人格的形成又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和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于一身密切相关。

(1)坎坷的人生经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早在青少年时代,苏轼便“奋励有当世志”。嘉祐二年(1057),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深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然而,就在此时,其母病故,苏轼立即与父弟回乡,并在家守制两年。此后十年,苏轼又先后遭受丧妻、丧父之痛,仅仅当过三年多的凤翔府签判。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尽管苏轼主张革新政治,却力主渐进,坚决反对王安石暴风骤雨式的变法,因而引起新党的不满。苏轼历任地方官,看到新法推行中的若干弊病,常常作诗讥讽,更激化了与新党的矛盾。元丰二年(1079),新党中的投机政客以“谤讪新政”的罪名将他逮捕,企图将他置于死地,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乎濒临被砍头的境地。经过多方营救(包括已经退隐的王安石的上书营救),苏轼被责授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这是他在政治上遭到的第一次重大打击,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神宗死后,哲宗嗣位,高太后控制朝政,以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相,苏轼也被起用,先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官至礼部尚书。但旧党尽废新法,苏轼则有所保留,主张兼用所长,这又引起旧党的不满,他只好请求外调出任地方官。高太后去世后,哲宗亲政,早已变质的新党重新得势,苏轼连连遭到打击,先后被贬到惠州、儋州,成为被放逐到天涯的孤臣。直到元符三年(1100),他才受命北返,次年便离开了人世,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总之,苏轼的后半生一直处于新旧两党斗争的夹缝之中,饱经忧患。虽然他任地方官时有所作为,但却远远没能实现其富国强兵的抱负。晚年的他,更是境况凄凉,令人悲叹。

(2)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于一身

儒释道三家思想各有自己的特点,总的来讲,儒家是入世的,道家是超世的,佛家是出世的。苏轼身上完美地融合了三教的精华,并从中吸取各家积极的方面用以指导人生,求得内心的调息与宁适。

苏轼以儒家积极入世精神,融合佛、道清旷达观之襟怀,入世而超世,超世而入世,执着人生,又善处人生,能以处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业,无论穷达出处,都能在精神领域保持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

总之,苏轼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艺术的一生,他以自己从容、豪迈的风格和丰富多彩的词学主张,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作为中国古代的一大文豪,我们重温他的文学作品,更要重温他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其人格魅力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唐圭璋、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

[3]张海鸥.《宋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猜你喜欢
新党入世苏东坡
妙语尝酒肉
苏东坡问路
出入相宜天地宽
千年英雄苏东坡
中国入世15年
苏东坡学无止境
出世做人,入世做事
日在野党征名遭网民调侃
普京:俄将在5至6月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