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不能变味

2019-09-10 07:22张永安
山西教育·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在校学生复古形式主义

张永安

目前,一些所谓的“国学大师”借弘扬传统文化之名,或开培训(辅导)班、或到中小学校传播国学,他们对传统文化内容不作“扬弃”,大搞形式主义,让学生穿古人装、说古人话、行古人礼,难道让学生远离现代文明才算弘扬传统文化?笔者认为:

弘扬传统文化不可“复古守旧”。那些要求一切按古人的行为方式行事,主张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成天穿汉服、行拱手跪拜礼的做法,就是抱住繁文缛节不放、大搞形式主义,这不是弘扬传统文化,而是复古守旧。弘扬传统文化应“扬弃”,弘扬优秀的、经典的传统文化,在当前的时代主题与时代任务下,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將传统文化与发展现代文化有机统一,紧密结合。

弘扬传统文化不可厚古薄今、以古非今。我们需要近代以前的“传统文化”,也需要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追求新文化的新传统,更需要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宝贵文化资源。只有不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兼收并蓄,才能创造优秀的时代文化,实现文化自信。

弘扬传统文化不能神化孔子。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曾经要求学生向孔子像下跪磕头,同时规定在校学生每天清晨5点必须起床诵读《道德经》,不少在校学生对此怨声载道。孔子是“圣”而非“神”,认为“读经能上北大清华,读完学渣变学霸,学霸上清华”,这岂不是把孔子学说当作“包治百病”的良方,把孔子当成无所不能的“神圣”?这无疑与辩证看问题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讲话中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既不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又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教育局)

猜你喜欢
在校学生复古形式主义
大学生河蟹文化认知水平的问卷调查分析
形式主义的标准
秋日的复古之约
谁去捉拿“形式主义”?
如果上级不官僚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反对官场形式主义问题”调查
陶革新、徐玉东、李家和作品
复古“轻”暗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