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遒
我们不能低估任何一项技术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重复,是从笨拙达到熟练境界的唯一通路。没有熟练掌握基本技术,除了低估重复的必要次数外,还有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会使爱好者们半途而废,即低估任务的复杂程度。
羽毛球的竞技能力是很多单个技术的集合,需要所有的技术配合起来使用,才能效果惊人。真正难的是在掌握基本技术的同时,能够根据场上的实际局势灵活运用,达到控制与反控制的目的。
在练习当中,基本技术有教练员的口传心授,很快能够找到要领,打出效果。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记住要领,重复熟练,达到内化、自动化的程度。再接下来就是运用。
在实际比赛中,经常听到业余选手反馈:在对抗情境下需要使用相应技术时,出现“不敢”、“害怕”的现象。害怕什么?我小结的原因是害怕出错,害怕别人说自己笨,害怕丢分,害怕失误,林林总总。
其实,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我们要学会刚开始的时候,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看一个人的执行力强不强,就看他在做得不足够好的时候是否持续地做。
对于业余爱好者而言,整个技术的掌握肯定不是很全面的,有明显的漏洞。在这种时候,我们要把注意力专注在最需要改进的技术之上。比如高球打不到位,球速、弧度、落点达不到比赛对抗的要求,那就集中练习打高球。通过教练、视频和自体感受等多方面反馈,只在意自己的改进,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从笨拙到熟练,是需要不断试错、不断重复的。不敢用,说明还不够熟练。一旦有人敢于尝试,在运用中成功一两次,这些有成功经历的球友们就会显得比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更有耐心。
被描述为有耐心的人,更可能是因为他们实实在在地能够看到希望。举个专业领域的例子,中国队的混双和男双奥运会冠军得主张楠,他的防守、分球完全是靠重复练习得来的。大量的练习,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训练时间。单就一个接下手技术,张楠就会练上60分钟甚至是90分钟。在别人眼里单调枯燥的练习,他却专注其中,能够忍受相当多的失误,真正做到不怕失误,根据失误一直做出调整修正,一直去连贯,始终满怀希望,最终成就出神入化的防守和合理的分球,为自己建功立业,成为奥运冠军。
只有心存希望,才能够忍受自己的笨拙。所谓的希望,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好。明天之所以变得更好,是因为今天用正确的方式做了正确的事情。明天是否会变得更好,与今天那笨拙所带来的不适感(甚至自卑感)完全没关系。只要持续行动,一切都会改善的!
当然,别忽略了运气因素。有实力的时候,运气往往也会站在你这边的。
问答
左撇子打球有优势,但双打配对有些闹心。最近常搭的队友是左手执拍,起初以为自己会省不少力,但打过几次之后发现,配合经常出现失误。例如球到中路,就会出现两人都是反手的情况,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撞拍!另外,队友又莫名地常用反手回球,而且不能回高远球和吊球,总是无端陷入被动。
(小光4.0)
左撇子的反拍先天是比较弱的,但是相对正手很强。中路的问题,左撇子在左场区,右手在右场区,两个人的中路都是反手。最简单的方式,中路的球交给对角线的人处理。例如,我方挑球,球在左撇子的直线后场,对手打到中路,就交给在对角线位置的右手去打,左撇子只需要管住直線的区域。这么解释您明白了吗?至于同伴的反手不能回高球、吊球,说明您的左撇子搭档的基本技术掌握得还不够熟练,需要额外多加练习才能跟您同场竞技。
想问问陈导,发接发该如何去训练?
(黄佳恒HJH)
发接发的训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首先,我要清楚您是打双打还混双,其实单打也有发接发训练的。以男双为例,作为业余球员,想要在发接发上有所提升,先要有相对固定而且水平相当的搭档。在这个基础上,从发球的质量、落点、时间节奏等方面入手。发什么球,同伴准备哪里?如何分工?还要熟练接发球的技术,运用什么技术接发球?自己跑哪里?同伴准备哪里?这一系列的问号都是有方法可以训练的。回答下来,好像我提出了更多的问题,所以我需要您在思考后做进一步的交流。
跳杀动作有点儿感觉了,就是还找不到击球点,还有弹跳高度不够,求指导。
(FengG)
跳杀的要领是屈膝用力向上跳的同时,上肢躯干和架拍要保持稳定,击球点在身体的前上方,身体上升到最高点时击球,击完球才落地,准备连接下一拍。弹跳高度需要加强下肢力量,因为是文字描述,我只能告诉您要领,具体的改进需要看实际的练习情况。
我反手接杀球比正手好很多,正手发球、接杀球、挑球都很别扭,容易失误,有种手腕被扭过来使不上力的感觉。现在遇到正手的杀球,下意识地就用反手顶上去。明明握拍姿势也没错啊(虎口向着窄的一面),想不通。
(青树柠檬)
我在文章中有提到过握拍正反手转换的方法,即画“8”字,正手握拍的正确方式是虎口对准窄面的棱线,而不是对准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