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市场化与资源配置效率的行业异质性分析

2019-09-10 07:22蒲阿丽李平
改革 2019年9期
关键词:市场化出口

蒲阿丽 李平

内容提要:采用我国32个工业细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并使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分析出口与市场化对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出口对我国行业劳动配置效率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产生了较显著的净正效应,但是影响非常小,对资本和其他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市场化程度对行业劳动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显著正面影响作用要远远大于出口:出口自身对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并未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而通过提升行业市场化水平可以实现出口对劳动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出口和市场化对于不同国有化程度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对国有化程度较低行业其他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非常显著。

关键词:出口;市场化;资源配置效率;行业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F0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19)09-0093-10

处理好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有必要对生产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过去较长时期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受益于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生产要素再配置。不容忽视的是,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带来的配置效率改善的积极作用有所削弱。通过政策调整提高劳动参与率、挖掘劳动供给潜力,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开放型经济下,市场上的大部分生产要素可直接实现跨国界流动,本国企业生产商品所需要的要素可能来自本国,也可能来自国外。由于劳动力的跨国流动性较小,因而本国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本国劳动力。而资本流动性较强,可以选择使用本国资本,也可以通过外商投资来获得国外资本。间接地,本国在进出口商品的同时,也在部分地进出口生产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结果是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实现动态分配。因此,出口贸易可以引起企业资源配置的动态变化,进而影响行业资源配置的结构和效率。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与本文研究联系密切的第一类文献是有关贸易开放或贸易自由化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文献。国外学者Melitz较早地考察了出口贸易提升的资源重配效应,发现出口使生产资源流向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行业资源配置效率最终由资源跨企业配置过程所决定。国内学者黄静波等使用只包含地理贸易因素变量的双边贸易引力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度对制造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外溢效应不显著。毛其淋使用企业层面微观数据研究发现,持续的贸易自由化对资源市场扭曲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步晓宁等用行业TFP的方差来衡量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专门检验了行业开放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认为行业开放度提高了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但没有对行业作深入具体的异质性分析。田荣华重点分析了贸易开放水平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认为长期内地区与行业的贸易开放度提高会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杜艳、周茂、李雨浓使用OP方法测算了TFP的离散度以衡量资源配置效率,认为贸易自由化通过进口竞争效应显著降低了我国行业TFP离散程度,使资源再配置效率得到改善。耿伟、廖显春用企业生产率分布离散程度来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但是如果贸易自由化与市场化改革同步推进,则可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第二类文献是有关市场化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文献。就地区市场化进程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而言,王磊、张华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总体上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但是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田荣华使用系统GMM方法估计发现。地区市场化进程显著地降低了资源误置程度,有助于正确理解国内市场化进程在资源配置效率中的作用。就地区市场化进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而言,武鹏、余泳泽、季凯文通过构建地区市场化程度的衡量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对我国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毛其淋等采用各地市场化进程综合指数研究了市场化进程对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王定星则重点分析了区域市场化程度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分布参数的差异性影响。

还有一类与本文相关的文献是资源错配或要素市场扭曲的文献。最具有影响力的是Hsieh&Klenow构建的模型,重点分析了重新分配行业中的资本和劳动份额,其研究结论指出市场化进程促进了政府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龚关、胡关亮借鉴该模型对我国要素市场扭曲问题作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他们都假定资源或要素肯定已经存在错配或扭曲,是一个时间的纵向比较分析,且扭曲程度是用行业TFPQ或要素边际产出的方差来衡量的。他们认为,如果时间上资源配置效率有差异,那么就存在扭曲,会导致资源在下一个时间在行业间重新进行配置。本文认为,这不符合现实情况,不是所有的行业或企业都存在资源或要素扭曲现象,资源配置效率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此,区别于以往研究,本文侧重于当期行业的相对资源配置效率问题,从国有化程度角度进行行业的异质性分析。

二、出口和市场化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理论机制

首先,出口有利于提升行业生产率。一方面,新增长理论认为,出口主要通过加快本国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生产率:出口促进了国内资源在物质产品生产部门和知识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出口开放度高的行业比出口开放度低的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效率,因此,高出口开放度行业相对具有较高的效率水平,从而促使长期内生产资源流入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实现生产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出口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影响作用。

其次,市场化水平有利于提高行业资源配置效率。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行业中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企业改变资源的配置方式,促进资源从生产率低的行业流向生产率高的行业。若行业间的资源流动障碍消除,资源的自发流动将会促使资源在行业间重新分配达到优化配置。此外,市场化改革带动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行业中的企业数量会不断增加,这将会激励企业不断提高創新资源的管理水平、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进而提高创新产出,最终导致国有企业通过裁减冗员提高效率,或者通过资源间的重新配置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政府对经济运行干预的范围和力度的逐步缩小,行政性垄断扭曲资源配置的程度大大降低,这有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将有限的资源更好地投入到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生产中去,实现资源更合理的优化配置。

最后,出口通过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带动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在对外开放程度飞速提升的同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总体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按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并使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相应回报,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是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最佳方式。增加出口产量,需要更多的生产资源,因此出口会导致生产要素市场上的竞争。由于出口获利较之国内贸易获利更大,更多的企业开始经营出口业务,加速了生产资源在企业间的最优化配置。市场化所表现出来的效益水平,促使较高质量的生产资源从较低收益的行业流向较高收益的、以出口业务为主的行业,有利于资源禀赋流动性的提高并获得更高的资源报酬,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本文还控制了其他影响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一是行业规模。行业规模越大,该行业分工越细,对行业中企业生产率的分布产生的影响越大,从而体现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二是行业集约化度。行业集约化度越高,行业就业人数越多,对行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影响越大,从而体现出差异性的劳动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外资参与程度和国内融资水平。这两个因素主要反映行业固定资产来源情况,主要影响行业资本配置效率。由于我国对利用外资的监督和外资企业效益要求一般较高,因而外资涉入较多的行业其资本配置效率一般较高。相较而言,利用国内融资较多的行业其资本配置效率较低,同时因为资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可替代性,因此,行业融资特征对各种资源配置效率都有某种程度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出口可以提高行业的市场化水平,且市场化水平越高,行业资源配置效率越高。出口本身对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不会直接起到积极作用,而是通过市场化进程来发挥作用。

三、回归模型设定、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考察出口通过引起行业市场化水平的变化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的影响,为此,引入出口和市场化的交互项。同时,鉴于行业前一期的资源配置效率对当期有重要影响,本文构建如下形式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

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投入的某种资源有效使用程度。企业生产资料主要包括劳动和资本,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资源,本文将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分为行业劳动配置效率、行业资本配置效率、行业其他资源配置效率和行业总体资源配置效率。从理论上讲,判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效率高低的标准应是帕累托状态,但是帕累托标准过于理想化,缺乏实际的应用性,所以如果要测度资源配置效率,必须寻找其他的可量化衡量标准。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差等指标来衡量所有种类资源配置效率是不合理的,它只能用来测度除劳动和资本之外的其他资源配置效率。某种生产资源的生产率衡量了某种资源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效率,其生产率越高,意味着能够使用较少的这种生产资料生产出较多的产成品,可以很好地体现生产资源配置的有效程度,因此行业某种资源配置效率水平主要是由行业这种资源的生产率来体现。不同生产资源具有其本身的特性,从而不同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没有一定的可比性。且行业存在某种生产资源密集型的差异性,因此用单一指标来衡量某行业资源配置效率是不科学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应该是一个相对概念,即某行业某种生产资源配置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是有效率或者无效率的。因此,本文使用行业某种生产资源的生产率与总体行业这种资源生产率的平均值之比来表征行业某种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具体计算公式见表1。

若数值大于1.则说明这一行业这种资源的配置效率相对较高:若小于1.则说明这一行业这种资源的配置效率相对较低。使用表1中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每个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具体数值。2003~2011年我国32个工业细分行业劳动配置效率、资本配置效率、其他资源配置效率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较高的行业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从行业数量来看,我国劳动配置效率较高的行业最少,说明我国的劳动配置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行业总体资源配置效率适中,有一半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较高。

2.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

本文的主要解释变量有三个:出口、市场化程度、出口与市场化程度的交互项。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行业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此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之外的企业视为非国有企业,然后测算行业市场化水平。此外,还包括行业规模、集约化度、外资参与度、国内融资水平4个控制变量,具体变量计算公式如表3所示。

(三)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由于2012年以后没有工业分行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的数据,为了使样本观察值连贯和一致,保证回归结果的可比性,因而样本区间是2003~2011年。由于2011年之前《中国统计年鉴》的行业分类指标与2011年及以后的行业分类名称和数目上稍有差别,因而以2000年行业分类名称为基础,将2011年行业分类加以调整并统一起来。同时,由于某些行业出口交货值数据部分缺失且金额很小,因而删除其他矿采选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煤气生产和供应业以及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个行业,并将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加总成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从而得到32个工业细分行业的平衡面板数据。赵文军等和杨春艳均用出口贸易额占行业总产值的比值来衡量行业出口水平。然而,由于我国缺乏按国民经济行业标准分类的产业层面的出口数据,用UNComtrade数据库对SITC分类下商品的贸易额进行归类和汇总会存在比较大的统计误差,造成对我国行业出口额的低估。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本文以国家统计局核算的工业各细分行业的出口交货值与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值来衡量行业出口水平。

四、回归过程及结果分析

(一)回归方法介绍

本文首先使用OLS方法进行面板数据回归,但是可能会由于行业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因素导致估计结果存在偏误,因而使用Hausman检验来判定,结果显示该模型适用于固定效应模型。为了克服固定效应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可以通过一阶差分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清除不可观测的个体异质项。但是,随机扰动项的差分项与一阶滞后被解释变量的差分项相关,要想得到一致的估计量,需要运用工具变量。本文使用差分广义矩估计(GMM)方法,通过运用资源配置效率的滞后三期作为资源配置效率滞后一期的工具变量,行业出口和市场化程度的滞后两期作为回归模型中出口和市场化的工具变量,出口和市场化程度交互项的滞后两期作为当期出口和市场化程度交互项的工具变量,然后加入时间虚拟变量作稳健标准误估计。系统GMM方法的所谓“系统”是指在参与估计的方程中包含水平方程和差分以后的方程,应分别根据GMM的原理去找到合適的工具变量进行相应的估计。因此,其相较差分GMM方法而言加入了水平矩条件,运用了更多的工具变量,比差分GMM估计具有更强的有效性。此外,通过Sargon过度识别检验(p值=0.825.大于0.05),可知工具变量的选择是合理有效的,通过扰动项的自相关性进行检验,可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扰动项的二阶自相关系数为0的假设,说明二阶无自相关。表4是加入时间虚拟变量的稳健标准误的系统GMM回归结果。

(二)回归结果分析

表4中,L.y分别表示劳动配置效率(ldpx)、资本配置效率(zbpx)、其他资源配置效率(qypx)和行业总体资源配置效率(ypxl)的滞后一期。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第一,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滞后一期对当期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都为正,其他资源配置效率的滞后一期除了对当期其他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外,对劳动、资本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都非常显著,其中对劳动配置效率的影响最大。系数是0.901。这充分说明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时间延续性。第二,出口对行业资本和其他资源配置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对劳动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是10%显著水平上的负效应,系数分别为-0.014和-0.024.对总体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抑制作用更大。这说明出口贸易自身对提升行业资源配置效率没有起到直接积极作用,与前文假设一致。第三,市场化程度对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很不完善,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改革力度。市场化对劳动和行业总体资源配置效率是5%水平的显著正面影响,系数分别为0.301和0.703.说明行业市场化程度越高,行业劳动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越高,而对其他资源配置效率没有显著影响。第四,出口与市场化交互项对行业劳动配置效率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系数是正的,说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弱化出口对行业劳动配置效率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抑制作用。第五,为了进一步研究出口和市场化程度对行业劳动配置效率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的净影响,我们计算得出:出口在均值处对行业劳动配置效率的边际效应是0.0067(即-0.014+(0.085*0.243)),对行业总体资源配置效率的净效应是0.0059(即-0.024+(0.123*0.243)),说明出口对我国行业劳动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起到了较显著的正面影响,只是影响比较小。市场化程度在均值处对劳动配置效率的边际效应是0.3165(即0.301+(0.085*0.182)),对总体资源配置效率的净效应是0.7254(即0.703+(0.123*0.182)),表明市场化水平比较显著的正面影响作用要远远大于出口的正效应。这一结论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同时说明,提高我国行业劳动配置效率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应把侧重点放在要素市场供给侧改革上,而不是依靠出口贸易来拉动。

(三)行业异质性分析

本文根据武鹏对垄断行业的划分方法选择4个国有垄断行业,即煤炭開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并将杨兰品等根据国有化程度划分的国有竞争行业一起归类为国有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将非国有化竞争行业归类为国有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具体分类如表5所示。

2003~2011年,我国国有企业的资本劳动比逐年上升,非国有企业的资本劳动比逐年下降。从理论上讲,资本劳动比反映了人均资本装备水平,其水平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因此,表现出较多国有化程度较高行业的劳动配置效率较高,而国有化程度较低行业的资本配置效率较高。对比表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国有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的劳动配置效率较高,但是只有3个行业资本配置效率较高,且其他资源配置效率较高的行业也是国有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居多。

1.出口和市场化对国有化程度较高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由表6可以看出:第一,除了对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不显著的正面影响外,出口对劳动、其他资源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都是负面影响,其中只对劳动配置效率的影响是在10%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为-0.012.说明出口抑制了行业劳动配置效率的提高,与总体回归结果是一致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并没有因为对外开放而明显提升行业的劳动资源配置效率,可能原因在于外资主要投资于国有化程度较低的行业。第二,市场化水平虽然对行业劳动配置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出口与市场化交互项的估计系数为正,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市场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出口对行业劳动配置效率提升的抑制作用。市场化程度只对资本配置效率是负面影响,但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我国以拨款和贷款的形式向国有企业注入了大量资本,出现了资本过度利用的现象。市场化程度对劳动、资本、其他资源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都不显著,这与表4中的回归结果差别较大。这表明,我国通过增加非国有企业数量或产值等措施,以提高市场竞争进行市场化改革的措施并不能有效地提升国有化程度较高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而更应该通过加强国有企业本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

2.出口和市场化对国有化程度较低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由表6可以看出,就行业总体资源配置效率的回归结果来看,出口自身的回归系数为-0.074,且在10%水平上显著,说明出口抑制了行业总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但是,出口对行业劳动配置效率的影响系数是0.012,且在10%水平上显著,这与之前的结论是相反的。出口对其他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系数是0.272.且在5%水平上显著,远大于对行业劳动配置效率的影响。这说明出口加剧了国有化程度较低行业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同时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提升,使除劳动和资本之外的生产资源更有效地进行了配置。另外,市场化水平对行业其他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也是显著的,系数是5.721,影响作用非常大。因此,出口和市场化对国有化程度较低行业的其他资源配置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与对国有化程度较高行业其他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差别很大。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2003~2011年我国32个工业细分行业平衡面板数据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总体上,前一期资源配置效率对当期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比较显著和较大作用的正面影响。出口对我国工业行业劳动配置效率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起到了比较显著的净正效应,但是影响非常小,对资本和其他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市场化程度对行业劳动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正面影响作用要远远大于出口自身的负效应。虽然我国仍然主要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业务,且大多是代工等低技能工人的重复工作,但是劳动成本的增加导致出口引致的劳动配置效率有所下降。出口贸易本身对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并没有起到很显著的提升作用。第二,在考虑到行业国有化程度的情况下,出口和市场化程度对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出口只对国有化程度较高行业的劳动配置效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具有负面作用,且作用非常小,对其他种类的资源配置效率并没有显著影响。市场化程度对行业各种资源配置效率并没有显著影响。相较而言,出口对国有化程度较低行业的劳动配置效率起到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只是影响非常小,而对其他资源配置效率则起到了较显著和较大的正面影响,对资本和总体资源配置效率并没有显著影响。以上结论与本文提出的出口对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市场化有助于强化出口对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积极影响的假设在多数情况下是不一致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出口贸易和市场化改革对国有化程度较高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水平提升没有起到显著成效,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我国渐进式改革过程中的政策扭曲引致资源的错配,低效率的国有企业以低廉成本获得了较高效率民营企业更多的生产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以生产要素在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再配置为驱动的增长趋于衰减。依靠出口贸易来提升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是较为有限的,只有通过资源配置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方可释放我国经济的增长空间。鉴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政府应尽量减少对微观经济领域的直接行政干预,更多地创造制度红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市场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为企业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第二,企业应通过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团队建设等措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参与率,激发和挖掘劳动者的潜力。同时,政府应建立好基础教育体系,并且为劳动市场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构建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第三,继续开放资本市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金融市场信息成本,逐步取消对国有企业的偏向型优惠信贷、减免税收、生产或出口补贴等政策。国有企业应该定期通过生产效率经济核算来减少要素投入冗余,通过调整要素配置结构来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第四,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目的,加强行业内企业间或行业间企业的有效组合,通过整合技术、信息、知识、管理者才能等资源的配置方式,各自取长补短,实现行业内部和企业内部要素配置效率,把行业和企业做大做强,解决好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人才搜寻成本高等问题。

(责任编辑:许志敏)

猜你喜欢
市场化出口
2018年1~2月我国轻工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统计
2018年1月我国轻工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统计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大兴安岭地区碳汇量市场经济化机制初探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努力找出口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