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靖钧
羽毛球运动起源于英国,传入我国的时间为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的羽毛球运动员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就已经跻身于世界强队的行列。迄今为止,作为人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羽毛球运动在我国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有大量的物理学原理蕴含在羽毛球运动中。通过对这些原理的深刻体会,能帮助我们对羽毛球运动的相关技术更好地掌握,并由此提升自身的物理认知能力。下面我们将从物理学习的视角,分析和探讨羽毛球运动所涉及的相关物理学原理。
击球是羽毛球最关键的技术,以下几种击球技术,更多地运用了物理学原理。
一、高远球技术
作为羽毛球后场球技术的基础,高远球技术的特点是具有高且远的弧线,并且具有较长的滞空时间。抛物线是其运动轨迹,而该抛物线的最高点、落地点,则密切關联着球员击球时的用力方向和大小。所以,在击球过程中,运动员可通过高远球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以此将对方来球的位移延长,逼迫对方接球时只能到底线区域。由于在空气中来球会出现摩擦,会损耗大量的能量。这样在到达我方区域时,会进一步减少其动能的幅度,并因此严重削弱其威力。
通常情况下,高远球分为正手击高远球和反手击高远球两类。其中最基本的技术就是正手击高远球,在击球的过程中,运动员要用大臂将球拍引到头部后侧。根据物理学原理,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会产生一个较大的加速空间,为后续的击球过程奠定了基础,会使击球速度进一步加快。运动员在击球发力时,其右腿要积极地蹬地,同时进行转体。其轴心是肩部,需要腰部和腹部协调发力。这种方式是将人体作为一个圆周运动的模型,根据线速度计算式:v=wr,在转动整体时,距离轴心最远的位置,是外侧球拍上的触球点,r为最大值,由此会使击球速度达到最大化。
二、扣杀技术
在羽毛球基本进攻手段中,作为一种常用的技法和得分手段,扣杀技术极具杀伤力。该技术具有多变的打法,在比赛过程中,主要表现在路线、角度和速度的多变上。其中,对攻击强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就是扣杀速度。在一次综艺节目中,中国羽毛球名将林丹曾在现场表演过以扣球的方式用羽毛球击碎木板,扣杀力度的猛烈由此可见一斑。
根据物理学原理,在动量定理上说明了由速度带来强大的作用力,根据公式△p=F△t,则说明速度越大,会产生越大的动量的变化量。若是具有相同的触球时间,使球与球拍发生的作用力极大,这样会使处理球的难度间接增加。在比赛过程中,让对手感到棘手的重要因素,就是扣杀的角度。如果角度刁钻则很难准确判断球路,这一点和足球运动中的弧线球技术比较类似,因为运动轨迹令人捉摸不定,会使对手接球的难度自然而然地增加。
三、吊球技术
利用物理学中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控制吊球的水平位移,就应该对回球的水平速度严格控制,由此也会使下网的风险增加。所以在击球的过程中,运动员应将竖直方向的分速度适当加大,由此使羽毛球的滞空时间加大,保证过网时间更加充足。相比于高远球和扣球技术比,吊球技术强调运动员利用球拍的侧面来摩擦和切击羽毛球。对于吊球的动作细节运用物理学原理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在运动员吊球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有效的摩擦和切削球,会使球在空中发生高速旋转,并由此产生陀螺效应,加大了球在空气中所受的阻力,并很快地减少其水平分速度。
总之,羽毛球运动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学原理,所以我们应不断探索和思考,并在运动的过程中,对物理知识更好地体验,以此促进自身物理认知能力和运动水平的提高。